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兰贝格:欧洲经济增长仍将依靠制造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 13:51  新浪财经[ 微博 ]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布克哈德-施文克。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布克哈德-施文克。

  肇始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远在东半球的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为了让新浪网友更多地了解此次欧洲债务危机,更深入地探寻危机背后的原因,新浪财经联合欧洲、北美和中国区记者6月初从希腊出发,亲历欧洲大陆,专访官员、学者和企业家,为您洞悉欧洲经济局势,全面解读欧洲债务危机,揭示危机出现的社会体制问题。

  郝倩 发自伦敦

  伦敦时间7月9日(北京时间7月10日),罗兰-贝格首席执行官布克哈德-施文克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表示,欧洲经济如果要复苏,必须要找到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之间的平衡点,而与此同时,欧洲企业家也必须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否则难以支撑全球经济复苏。

  在刚发布的欧洲企业家对于中国市场投资信心报告中,该咨询公司持乐观态度的》。之前由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出版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0》调查结果显示,在华经营的欧洲企业仍对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抱有信心。对此,施文克认为虽然目前看来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前景仍有争议,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经济仍将在新兴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无可替代。

  “至于金砖四国,从欧洲的视角来看,中国市场依然庞大,而且俄罗斯经济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现在看起来,俄罗斯市场也没有那么糟糕,他们可能需要2到4年的时间走出市场低谷并恢复可持续增长的轨道。我看到俄罗斯已经在发力基础设施板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可能会助燃整个欧洲市场的制造业板块。” 施文克对新浪财经表示。

  只是与此同时,要把握中国市场商机,无论对于中国企业还是欧洲企业来说都需要实现转型。跨国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本土化,而中国本土企业则最好先占领本地市场,再“走出去”也不迟。

  针对现在欧洲市场的窘境以及接下来的发展路径,施文克认为,经过了这次经济危机,一方面,所谓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需要被提上议事议程;另一方面,全球市场也应该针对金融服务业建立起一套新的规则和监管体系。2007年,美国740%GDP都来自金融服务行业,也就意味着美国经济非常依靠于金融服务业。所以要将制造业的产能和新科技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来发展制造业,这也是苹果成功的秘诀所在。

  但是,在施文克看来,遗憾的是,现在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制造业在20年或者30年之前就开始逐渐萎缩。 而现在,制造业在英国GDP中占比不足10%。在这种境地之下,英国要复苏制造业难度很大。如何去找寻合适的技术,并为制造业重新打下基础?这些都是问题所在,无从下手。幸好德国并没有沿着英国和美国的轨迹前进,所以现在德国依然在制造业上拥有比较优势。

  “整体而言,现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情况好很多。除了德国和法国,一些小的经济体也在沿着同样的路径前行,除了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外,例如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虽然都不是很大的经济体,但是他们都很有潜质,而且在制造业上发展形势非常不错。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全球市场低估了欧洲市场走出衰退的潜质。”

  有鉴于此,施文克坦言其是欧元的坚决拥趸,且保有乐观态度。事实上,欧元也让很多成员国受益,而且这种单一货币的受益将持续下去。同时,我们看到欧元兑美元现在达到1.26到1.27,比之前几月的情况有所好转,所以我对欧元接下来回归“合理”价位预期乐观,所谓的“合理”,大约在1.2和1.3之间。当然,我不排除欧元继续贬值,到年底也可能到1.1的可能性,或者直接降至与美元等值。但是即使如此,又有什么关系?德国的出口中仅有3成在欧元区以外,所以对于实际的经济影响其实没有那么大。最大的问题是心理上的影响,因为德国民众担忧疲软的欧元会导致高通货膨胀,这是一种误解。

  “现在欧洲经济最大的风险,就是欧洲经济无法实现整合,走向内需市场以制造业主导。那将影响欧洲经济在接下来3到5年的发展。”施文克对新浪财经表示。(郝倩 发自英国伦敦)

  采访实录:

  新浪财经:在您看来,现在新兴市场的整体情况如何?

  Mr. Burkhard Schwenker:你也知道欧洲经济的现状,据我所知,诸多的欧洲公司都对中国市场表现十分积极,甚至一些企业的生存也是因为他们拥有中国市场的助力。因为即使全球经济都很困难,中国市场的表现依然出色,至少仍将在几年之内新兴市场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无论如何,欧洲5亿人口远远不够,要实现全球发展,必须要依靠拥有庞大人口总量的新兴市场

  至于金砖四国,从欧洲的视角来看,中国市场依然庞大,而且俄罗斯经济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现在看起来,俄罗斯市场也没有那么糟糕,他们可能需要2到4年的时间走出市场低谷并恢复可持续增长的轨道。我看到俄罗斯已经在发力基础设施板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可能会助燃整个欧洲市场的制造业板块。

  非洲市场,尤其是南非板块现在十分热门,大家都乐意谈论这一板块,尤其是世界杯开局之后。但是非洲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拥有50几个国家,其中有几个国家甚至难以保证增长。同时非洲国家的腐败严重十分严重,这是一个遗憾。而他们可能需要30到40年的时间,才有可能获得加速增长的可能。但是北非,由于靠近欧洲,有些国家还可以直通法国,所以可以发展更快,与其他非洲经济体不同。但是如果将非洲看做一个整体,可能要花费很多年。

  新浪财经:就中国市场而言,现在诸多中国企业也在思考接下来的生存路径,他们开始从出口驱动转向发掘内需的潜力。假设如此,中国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变革?

  Mr. Burkhard Schwenker:中国经济也在经历转型,中国制造向更高质量,以及高技术方面转变。所以中国市场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但是现在中国有人口的优势,内需也仍在增长的过程之中,所以大家都有机会。有很多欧洲的跨国公司已经完成了本土化的运作,他们运用当地的人力资源,按照当地的规矩运作,以此适应当地市场。

  新浪财经:很多跨国公司都遭遇着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市场仅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对中国市场战略进行改变。这种流程的繁琐困扰着许多跨国公司,您认为这一问题如何才能得到解决?

  Mr. Burkhard Schwenker:欧洲公司在这一点上存在优势,尤其是和美国公司相比。因为欧洲公司在战略布局上更加分散,不像美国公司那样集权。作为欧洲公司,他们可以更好的结合本地化和全球战略,愿意遵守国际守则并同时给本地公司更多的权利。所以在做决定时,欧洲跨国公司会更快速一些,正因为如此,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具备比较性优势。

  欧洲公司和美国公司拥有诸多不同点,其中一个主要的不同点,是欧洲跨国公司考虑的战略更为长久,不管是对中国市场还是非洲市场。欧洲公司在产品的技术以及设计上也具有比较性优势。我们谈到美国苹果公司,说到战略,以设计著名的苹果公司仅是一个特例,大多数欧洲公司

  新浪财经:经过此次经济危机之后,可能世界的经济格局也会被改写,在此背景之下,美国以及欧洲公司需要作出哪些改变?

  Mr. Burkhard Schwenker:经过了这次经济危机,一方面,所谓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需要被提上议事议程;另一方面,全球市场也应该针对金融服务业建立起一套新的规则和监管体系。2007年,美国740%GDP都来自金融服务行业,也就意味着美国经济非常依靠于金融服务业。所以要将制造业的产能和新科技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来发展制造业,这也是苹果成功的秘诀所在。

  但是,遗憾的是,现在在英国等欧洲国家,他们的制造业在20年或者30年之前就开始逐渐萎缩。 而现在,制造业在英国GDP中占比不足10%。在这种境地之下,英国要复苏制造业难度很大。如何去找寻合适的技术,并为制造业重新打下基础?这些都是问题所在,无从下手。幸运的是,德国并没有沿着英国和美国的轨迹前进,所以现在德国依然在制造业上拥有比较优势。

  整体而言,现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情况好很多。除了德国和法国,一些小的经济体也在沿着同样的路径前行,除了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之外,例如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虽然都不是很大的经济体,但是他们都很有潜质,而且在制造业上发展形势非常不错。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全球市场低估了欧洲市场走出衰退的潜质。

  新浪财经:但是相比一些其他新兴国家,欧洲市场依然面临劳工成本高企的问题,欧洲经济的前景将如何?

  Mr. Burkhard Schwenker:现在劳工成本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在在欧洲市场需要提高其技术和创新优势,而不是去竞争劳动力密集行业。但是这种产业布局的发展是要一步步实现的,速度取决于欧洲经济作为整体对于监管机制和经济运行法则的协调和调整。这其中,德国和法国的作用至关重要,可能决定整个欧洲经济的走向。而一个强有力的欧洲经济是否出现,就要看接下来的5年,假设欧洲经济解决不了整体调整的问题,那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了。

  新浪财经:那么在您看来,欧元区的前景如何,现在有说法称,在欧元的贬值过程中,德国可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Mr. Burkhard Schwenker:这种观点的确非常普遍,但是要注意到,德国有70%的市场贸易都在欧元区内部,而剩下的30%在欧元区以外。而且,由于劳工成本的大幅价差,现在欧洲市场需要向其他市场购买诸多产品或是部件才能完成生产,而欧元的疲软反倒令进口的购买成本急剧上升。加之疲软欧元对出口的帮助也不是很大,所以更不可能对德国经济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

  我是欧元的坚决拥趸,且保有乐观态度。事实上,欧元也让很多成员国受益,而且这种单一货币的受益将持续下去。同时,我们看到欧元兑美元现在达到1.26到1.27,比之前几月的情况有所好转,所以我对欧元接下来回归“合理”价位预期乐观,所谓的“合理”,大约在1.2和1.3之间。当然,我不排除欧元继续贬值,到年底也可能到1.1的可能性,或者直接降至与美元等值。但是即使如此,又有什么关系?德国的出口中仅有3成在欧元区以外,所以对于实际的经济影响其实没有那么大。最大的问题是心理上的影响,因为德国民众担忧疲软的欧元会导致高通货膨胀,这是一种误解。

  现在欧洲经济最大的风险,就是欧洲经济无法实现整合,走向内需市场以制造业主导。那将影响欧洲经济在接下来3到5年的发展。

  新浪财经:您对正在开拓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家有何建议?

  Mr. Burkhard Schwenker:目前的情况是,一些中国企业家都已经开始窥探欧洲市场,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现在这种投资转移已经十分明显,但是我个人认为现在有些为时过早。

  欧洲有27国家,居民说着20种不同语言,消费者行为,市场监管,劳工市场都不尽相同。不要说对于中国企业家,就是对于欧洲企业家来说,要全盘掌控欧洲市场都十分困难。现在中国本地市场已经如此庞大,而且潜力十足,假设他们可以将本地市场先开拓好,并打好基础,将对于他们开发欧洲市场有更大帮助。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