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啤酒市场争夺加剧 BP漏油引发中石油收购狂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1日 05:17  证券日报

  □ 胡潇滢

  南非世界杯如期开战,足球与啤酒历来是“天生一对”,在南非的啤酒屋,各种牌子的啤酒无不散发出浓浓的世界杯激情。在中国,各大啤酒商们也正摩拳擦掌,欲通过此次世界杯行情,抢夺更多的啤酒市场。

  首先冲入世界杯充当先锋的,不是知名度和销售量都在国内领先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而是诞生于1900年,被称为中国最早啤酒的哈尔滨啤酒。就在哈啤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官方指定啤酒,并在世界杯上投入大量广告的销售之际,却被唐骏讥笑为“一个没机会走向国际的中国品牌却重金打国际广告”。

  对唐骏的嘲笑,哈啤也自有其一套说法,“墙外开花墙里香”,这就是哈啤打的算盘,中国消费者崇尚“洋货”颇有些历史渊源,哈啤看中的就是这一点:曲线营销,只要有中国人看世界杯,就会知道哈啤已经超越青岛啤酒,提前站在了国际舞台上。

  哈啤的如此营销手段是否奏效有待时日考察,此时又有质疑声发出:即使哈啤走向了世界,他也早已不是民族企业,哈尔滨啤酒在2004年便被安海斯-布希收购,2008年,AB又被英博集团全资收购,改名百威英博,如今,哈尔滨啤酒是百威英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毋庸讳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情结是客观存在,只要“国家”存在一天,经济民族主义就不会消失,早到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收购,近到汇源果汁数次欲转嫁“老外”,民族经济是否正在被吞噬的忧虑一直困绕着民族企业家们。

  中国的啤酒行业也在面临着外资的全面渗透。

  6月11日,重庆啤酒12.25%的股权被转让给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至此,第一大股东易主。对于中国的啤酒行业来说,外资的进入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大的啤酒企业有不少都有外资资本的身影,有的企业已是由外资全资控制,除了上面提到的哈啤和重庆啤酒,2007年,华润创业宣布25亿元全资收购四川蓝剑啤酒;2009年,北京朝日啤酒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东撤资,北京朝日啤酒成为两家日资企业的合资公司,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不可否认,资本市场游戏规则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在起作用,但中铝收购外国矿山公司的失败案例与娃哈哈轰走达能案例,也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敲响外资是否能拯救民族企业的警钟。

  我们忧心我们的民族企业,外国人也忧心他们自己的民族企业。

  “漏油门”之后,英国石油(BP)的股价开始陷入连绵不绝的下跌中,市值蒸发超过700亿美元。外资投行渣打银行已经帮中石油“物色”到了一个抄底良机。在此前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若中石油收购BP,将符合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中石油转型成为全球性石油巨擘。其关键原因是BP正处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漩涡之中。

  看上去,中石油有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理由可以收购BP了:中石油可以花不到7美元一桶的价格购买BP公司的石油库存,BP公司的石油产量可以满足中国1/3的石油进口量。于是渣打银行建议中石油:把BP买了吧。

  这显然是渣打银行的一大“忽悠”,抄底如此一个跨国石油巨头是否可行?要知道,BP作为最大的跨国石油巨头之一,在全球范围拥有不少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优质资产,尤其其核心业务——美国天然气是全球最优质的天然气资产。虽然中石油一直立志于“走出去”,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愿意不愿意他们“引进来”。

  笔者认为,中石油收购BP,是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尽管BP漏油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令其充满了想象空间,但西方世界对中国企业收购行为的一贯抵制,相对于经济上存在的障碍相比,来自于政治方面的阻力显然更加巨大。欧美国家的监管层对待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历来都是带着有色眼镜。

  2005年,中石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因美国政界插手也最终流产,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欧美金融公司纷纷倒闭时,中国企业也几乎没有能抢到任何资源。假如中石油真打算收购BP,其规模绝对不亚于此前的优尼科并购案,前景也就更不乐观,用业内人士一句话评论就是:中石油收购BP有钱未必有机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