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盛涉嫌诈骗案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1日 18:20  IT时代周刊

  有一百多年历史,常年为美国总统竞选提供资金支持,曾经是“正直、专业”的代名词,这样一家巨头公司,你能把它和“诈骗”一词联系在一起吗?但这种事真的发生了——被公司CEO描述成“为上帝工作”的高盛集团最近因涉嫌欺诈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沾满了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这句话,今天似乎在高盛身上得到了印证。这家屹立于资本市场长达141年的投行巨鳄,几经磨难而不倒,甚至在金融危机中都捞得盆满钵满。但,从近期美国证交会对其提起的诉讼中,人们却清晰地看到了资本的原罪。

  深陷“欺诈门”的高盛被另一些人看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金融危机后推行金融改革,显然很利于民主党在未来中期大选中赢得筹码。但不管怎样,谁也无法否认,处处充斥着欺诈的华尔街资本市场亟待监管,只是难度颇大:一方面,白宫与高盛等资本巨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奥巴马当年从高盛拿过100万美元总统竞选资金就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本轮金融危机也早已告诉人们,华尔街资本市场的诸多积弊是长期缺乏监管的后果。

  看来,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时候了。不过,不论对谁来说,这都绝非易事。

  2010年4月22日(美国西部时间,下同),美国纽约库珀联合学院。

  美国总统奥巴马站在两年前竞选时所站立过的故地,高声斥责华尔街银行家们不负责任:“你们要么同意金融改革,要么就将被认为存在欺诈行为。”

  始于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让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制造危机的祸根却一直没有得到清算。奥巴马此次力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下简称“美国证交会”)与华尔街博弈的公开讲话,被认为是民主党重新执政以来又一场关键的演讲。面对那些反对并试图阻碍金融改革的金融家们,他一脸严肃,并未给他们讨价还价的空间。

  奥巴马的演讲让坐在第3排一个系粉色领带的中年男子听起来很不是滋味,脸上火辣辣的。他就是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Blankfein)——高盛集团董事长兼CEO。

  奥巴马的演讲内容早就拟定,因为事关重大,白宫已先期将演讲主题在互联网上公布,即使如此,布兰克费恩仍认为,总统句句皆针对他而来。在舒适的软椅上,无论怎样变换坐姿,他都觉得浑身不自在。当下,他与自己的公司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高盛涉嫌金融欺诈一事已被传得沸沸扬扬。

  第一章  华尔街的“核战争”

  有充分证据可以证明,高盛早就不看好与抵押贷款债券相关的金融产品市场,但它仍把投资者推向了“火坑”——美国证交会诉状披露的高盛内部员工电子邮件等多项资料显示,高盛高层早就知道“整个大厦随时会倒塌”。

  高盛危机

  纽约曼哈顿下城West大街200号,是全球投行精英们最向往的公司——高盛总部所在地。这幢43层的玻璃幕墙大楼造价高达21亿美元,像一座豪华的大剧院,内部设施极尽奢华。其间有6个交易大厅,每个都大过橄榄球场。站在大厦濒临哈德逊河一侧的窗前,繁忙的纽约港尽收眼底。

  2010年4月16日,华尔街传出重磅消息,美国证交会正式指控高盛集团及其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涉嫌欺诈投资者。证交会称,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陷入衰退时,高盛在向投资者销售他们设计的一种基于房贷业务的抵押债务债券(CDO,一种固定收益证券,其标的资产通常是信贷资产或债券,有较高的现金流预测性)时,向投资者提供虚假陈述或隐瞒了关键信息。这一抵押债务债券产品的表现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RMBS,信贷资产证券中的一种,银行委托第三方机构将旗下优良的个人住房贷款以信托或债券形式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受托机构将所获利润根据事先约定的比例交给银行,金融机构将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RMBS,然后通过资本市场出售给市场投资者,以融通资金,并使住房贷款风险分散为由,让众多投资者承担)直接挂钩。高盛一方面允许客户(此案中指保尔森对冲基金)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ACA公司(独立信贷顾问机构)推出。

  证交会指出,最终的交易结果是,保尔森对冲基金通过做空交易获利约10亿美元,并通过这一交易在一夜之间成为对冲基金的明星。高盛从这笔交易中获益1500万美元(主要是设计和营销费用),买入该抵押债务债券的投资者却蒙受了超过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高盛自始至终都未向投资者披露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参与了投资组合的挑选,“保尔森”这个名字也从来没有出现在任何给投资者的市场营销材料中。对此,强势的高盛辩护称,这是缘于“为客户保密这一“行规”。

  办理此案的一位第三方调查人员对此进行了反驳,并透露了部分细节。他指出,高盛案涉及三款产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债券(RMBS)、基于RMBS的抵押债权凭证(CDO),以及复合型抵押债权凭证(SyntheticCDO,由多种CDO组合而成),它们在利益上互锁,买卖双方不需要实际拥有任何保险所保护的资产,其实质是一种零和对赌。

  早在2006年,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就已预见到上述债券市场将很快因次贷危机而出问题,迅速成立了“保尔森信贷机遇基金”,专门挑选出一些垃圾级的RMBS组成一个合成型CDO,来做空房地产市场。保尔森是在与多家银行谈崩之后,最终从高盛处得到合作回应的。

  “这两家公司都清楚,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要顺利地销售更多的抵押债务债券,就必须有对房地产市场充分了解且有能力及分析价值的‘独立第三方’来参与投资组合的挑选。于是,它们找到了独立信贷顾问公司ACA。”调查人员介绍说,“这起诈骗案只肥了一家公司——保尔森对冲基金,该公司获得了不下10亿美元的好处。”但保尔森对冲基金并未受到指控。4月20日,该公司向投资人声称,其在整个高盛案中并无违规操作,公司在协助高盛设计与抵押贷款相关的交易产品时是“恰当且善意的”。而它在次贷危机中的优秀业绩,则是基于对抵押贷款市场的正确判断。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保尔森投资150亿美元做空次贷市场,全年收益约30亿美元,它在这一年成功地预言接近99%的按揭贷款无法按期偿还。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现已拥有320亿美元的资产,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冲基金。

  这起诉讼被认为是美国政府与华尔街间爆发的“核战争”,具有行业“普杀效应”。受上述重大利空消息刺激,高盛股价当日重挫12.8%,市值瞬间蒸发120亿美元。而鉴于高盛如日中天的行业地位,华尔街投资人的信心更是备受打击,他们担心美国政府因此强化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审查力度,金融和商品期货类股票被大量抛售,美国股市在银行板块的拖累下大幅下跌。

  截至当日收盘,美国3大交易指数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25.91点,跌幅1.13%;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9.54点,跌幅1.6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4.43点,跌幅1.37%。

  斗争序幕刚启

  在金融帝国中,高盛的巨大能量无可辩驳。政府无法做到的,高盛有可能做到,从操纵石油价格到铁矿石涨价,再到迪拜阴影、希腊危机,全球资本逐利场无处不见其身影。

  高盛案件中,其遭受非议的地方在于,一方面允许客户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是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以诱使其购买。法律界人士称,证交会起诉书中列出的证据,足以支持它控告高盛欺诈的民事诉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教授费什看来,起诉书的证据相当充足,在起诉成功与否以及和解罚金是否够重方面,此案都将成为证交会对付贪婪金融掮客们的先例。

  过去18个月来,证交会一直在审查华尔街大型公司创建和出售的抵押贷款相关产品。在一系列充满争议的大案中,高盛案最为知名,这也显示出对大部分指控通常采取和解手段的证交会,开始变得更加强硬。

  但也有华尔街的法律界人士称,虽然美国证交会找到了不利于高盛的充分证据,但如果案件进入庭审程序,说服陪审团仍是件困难的事。他们认为,ACA对保尔森参与创建产品的知晓程度、高盛对投资者怎么说等细节,对立案非常重要。如果庭审,陪审团对盘根错节的交易难以理解可能成一个障碍。陪审团审理甚至有可能变成一场公共关系大战,如果到了这一地步,高盛会试图说服人们,这是一场政治之争,高盛只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派系之争的“替罪羊”。

  前美林证券分析师亨利·布罗吉特也认为,美国证交会对高盛及法布里斯·图尔的欺诈指控,并没有列出无可辩驳的罪证。他认为本案一开始就以相对温和的民事诉讼方式提出,不排除具有协作关系的美国证交会在事前与美国司法部已有私下沟通,控辩双方有可能达成和解。高盛可能支付数亿美元消灾,至于图尔,他可能在支付一定罚金后,终生被禁入金融业。

  就在市场混乱加剧之时,高盛矢口否定了美国证交会的指控,它连续发表两份声明,对美国证交会“在法律上和事实上完全没有依据”的指控表示“失望”:在正常的商业运作模式下,债券承销商不能向卖家透露买家的身份,也不能向买家透露卖家身份。高盛从来没有向ACA透露保尔森对冲基金是一个做多的投资方,行为无可指责。

  “对于证交会的指控,我们将强力抗辩到底!”高盛在声明中毫不示弱地表示将坚定地支持图尔。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高盛信心未失,同时也意味着,证交会要证明其立案主张的有效性绝非易事。

  另外,在美国证交会指控的交易中,高盛和ACA都亏了钱。若计入1500万美元收费收入后,高盛净亏损9000万美元,并且因为这笔交易以及其它交易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因此,证交会现在最难驳倒的一个问题也许是,如果高盛和ACA都知道它们在设计很可能亏损的产品误导投资者购买,为何它们自己还要参与投资?毕竟除了保尔森对冲基金,它们都是受害者。

  第二章  又一神坛倒下?

  突如其来的诉讼,对高盛的信誉造成严重的打击,更引起了华尔街金融市场的巨大震荡与恐慌。高盛一百多年来树立起来的“贞洁”形象,是否就此在布兰克费恩手里作古?

  神秘的华尔街“老宅院”

  1848年,年仅27岁的犹太人马库斯·戈德曼(MarcusGoldman),在经历了长达6个星期的海上航行之后,从德国巴伐利亚州来到美国新泽西州。

  刚开始,这位牧人的儿子只是一名做小生意的流动小贩,但在1869年举家迁往纽约后,他在距华尔街一步之遥的下曼哈顿松树街(PineStreet)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

  戈德曼最先在仕女巷的珠宝批发商和约翰大街的皮革商之间开展业务,以每年8%-9%的折扣利率或收取0.5%的手续费方式,从商人手上收购商业票据。他习惯将收来的票据放在自己的绅士帽里,然后乘马车到钱伯斯大街与约翰大街交汇处的商业银行集聚地,将购得票据卖给商业银行。“因为处于金融食物链最末端,戈德曼把生意做得精益求精。”一位长期研究高盛发展史的美国作家说。

  1885年,随着女婿萨缪尔·萨克斯(SamuelSachs)、儿子亨利等人的先后加入,戈德曼结合自己和女婿的姓氏,把公司更名为高盛,女婿被提升为公司合伙人。这便是高盛颇具传奇色彩的合伙制发端。到19世纪90年代,高盛成为全美最大的商业本票交易商,营业收入由1890年的3100万美元增至1894年的6700万美元。两年后,它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员。

  1928年12月,高盛成立股票交易公司,并以每天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并迅速扩张股票型基金业务。股票发行量短期膨胀到1亿美元,股价由每股几美元快速涨到200多美元。但随着1929年“大萧条”来临,它的股价又暴跌至2美元以下,公司原始投资损失92%,濒临倒闭。但高盛的掌权者沃迪尔·卡钦斯十分自负,他坚持购入更多的公司股权。

  沃迪尔·卡钦斯的“统治”终止于1933年,他在位10年几乎把高盛搞死。继任者西德尼·温伯格上台后,将公司的注意力从股票交易转移到投资银行部门,这一英明的决定,逐步挽回了公司当时极差的声誉。多位高盛的老员工在回忆这位前老板时,都认为高盛今天的企业文化源自他。他在上世纪30年代解救了高盛,随后通过在政府任职和在多家企业董事会任职的方式,树立了高盛的高端形象。

  1956年,高盛成为福特集团IPO首要咨询公司,它开展了为地方政府或城市发行地方债券的业务,并最先发明了类似今天对冲基金使用的投资风险管理。此后,面对华尔街风行的恶意收购,温伯格率先让公司化身为“反收购顾问”,以天使般的形象帮助那些遭受恶意收购的公司狙击恶意收购者。这项业务给高盛投资银行部带来的好处是难以估量的。1997年,投资银行部的收入达到10亿美元,高盛成了投资银行界的世界级“选手”。

  1999年,高盛首次公开招股(IPO),延续了130年的合伙制彻底终结。但它并没有因此给人“透明”的形象,公司之外的人,根本无法知道它的生财之道。“高盛就像一幢闭门了百年的老宅院,阳光很难穿透它。当金融危机让华尔街5大投资银行倒了3家(5大投资银行指美林证券、贝尔斯登、雷曼兄弟、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前3者在金融危机中或破产,或被收购),它却安然无恙时,世人才不得不发出惊叹。”华尔街财经媒体曾如此形容高盛。而据当地媒体的记者透露,“他们常在申请了几个星期之后,才被允许与高盛的核心高层面对面,即便是这样,这些热情寒暄的高管,似乎把镜头当成了自家电脑上的摄像头,答非所问在业界已成共识”。

  从1929年起,外界就开始怀疑高盛会突然死掉,但它很神奇地活了下来。而如果不是因为“9·11”事件,高盛今天可能还在百老汇大街85号旧址。“在那里,你很难发现任何有关它的标志,甚至还可能看到一些衬衫掉了扣子的家伙进进出出。他们可都是高盛某个部门的主管,外表却好像一点都与钱无关。”记者们对高盛的过分低调如此奚落。

  轰然倒塌的“贞节牌坊”

  1968年的一天,高盛接到一个机构客户的交易委托:买入5万股某公司股票。这可是当时少有的大单。交易员兴奋地执行完“买入”指令后即外出用餐,回来时却发现桌上有好多粉红便条,其内容都是让他尽快给那个机构客户回电。交易员急忙打回去,对方声音都变了:“我犯了一个大错!”原来,客户把“卖出5千股”指令错误地下达成了“买入5万股”。

  交易员马上向当时的高盛首席合伙人李维汇报。李维问:“是我们的错还是客户的错?”交易员如实回答“是对方的错”。李维又问:“他们是不是一个好客户?”交易员同样如实回答“是好客户”。李维很快做出决定:“既然他们是好客户,那么把他们变成我们更好的客户。这次交易错误由我们来买单。”

  在很多中国投行界人士眼里,这段经典故事高度体现了高盛“14条原则”中的第1条——客户利益永远第一,只要很好地服务客户,成功自然水到渠成。因为这一条原则,很多金融人士对高盛顶礼膜拜,认为其金字招牌代表着“专业”和“正直”。

  作为华尔街首屈一指的投行,高盛现有全球雇员3.25万人,2009年盈利达到惊人的133.9亿美元,每股收益创纪录地达到22.13美元。英国《金融时报》将2009年“年度人物”大奖颁给了布兰克费恩,他执掌公司3年以来,高盛比华尔街其它金融机构更好地度过了金融危机,还实现了创纪录的盈利。

  4月22日,即布兰克费恩面对奥巴马指责的同一天,高盛发布了最新一期季报。得益于交易与投资业务43%的增长,高盛今年第一季度获得23.9亿美元的净利润,高于分析师们的预期。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6.6亿美元。随后,布兰克费恩向客户发出公开信:“141年的经营经验告诉我们,目前公司所遇到的困难,不会是雷曼兄弟悲剧的翻版,一切都将很快恢复正常。”他认为自己眼下十分有必要这么做——两年前,在距离高盛并不遥远的地方,有同样令投资人向往的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只是,它们如今均在金融风暴中化作了历史的一段回忆。他希望用经营业绩打消客户的疑虑,并劝它们继续与高盛保持业务往来。

  但是,高盛因涉嫌欺诈蒙羞后,布兰克费恩的话多少有点自弹自唱的味道,很多投资者都对它的未来持看空的态度。华尔街的一位证券分析师,还跳出来揭露:很多人眼里洁身自爱的高盛其实是金融市场上不折不扣的“吸血巨兽”。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集中爆发,高盛被认为难辞其咎。而这一年,在美国政府在对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救援行动中,高盛前CEO、时任美国财长的鲍尔森,将一项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资金交给名不见经传的高盛银行家、35岁的尼尔·卡斯哈里掌管。为了获得分享这笔救援大单的资格,高盛宣布由纯粹的投行转型为储蓄银行,这让它从这笔救援基金里捞到了100亿美元的好处。

  “在金融世界里,高盛没有同行!”《纽约时报》此话是指该公司常常在其他公司或整个金融行业陷入危机时,不可思议地保持盈利状态。《滚石》杂志干脆把高盛的形象处理成了一只到处伸手的贪婪的八爪鱼。

  实际上,除了应付美国证交会,高盛还将面临一场“连环”调查:4月22日,德国汽车零部件及工程公司博世集团宣布停止与高盛在并购及金融市场交易方面的合作;英国自由民主党领袖克莱格呼吁欧洲各国全面停止与高盛的业务往来,他说:“请一个骗子公司来当国家的财务顾问,就像请黄鼠狼来照顾小鸡一样充满危险。”法国经济部长拉加尔德则计划公布对高盛调查的最新文件。

  第三章  金融监管改革积重难返

  高盛案件是政府、监管部门及华尔街利益集团等多方博弈的体现。从更深层看,此案也许意味着一场暴风骤雨将在华尔街降临。

  奥巴马说,美国无力再救助一个美国国际集团,也无法承受下一次金融危机。在经济逐渐回暖的今天,正是挤掉泡沫、“揭露骗局”、全面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的好时机。民主党此番言论自然大快人心,共和党却将金融改革视为民主党为中期大选所布的一颗棋子。但不管怎样,华尔街显然已经激起民愤,就像鲍尔森曾经对高盛员工叮嘱过的那样:“你们买的豪宅越大,人们对你们的憎恶就越深。”

  所有这一切,注定美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只能往前迈进,不过与此同时,这也将成为一场颇具看点的“好戏”。

  华尔街的古老骗术

  证交会执法部门主管罗伯特·库萨米说,“尽管高盛销售的债券比较新颖、复杂,但是其中的骗术却古老而简单。”

  高盛事件让人联想到了2008年爆发的“麦道夫案件”。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曾是美国华尔街的传奇人物,道貌岸然的他20多年来一直编织着谎言——以帮助客户购买对冲基金增值为由,获取了500亿美元。然而,金融危机到来后,一位客户突然提出赎回自己70亿美元的投资,账户上只剩下不足3亿美元的麦道夫终于原形毕露。2008年12月11日,他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批准逮捕,这被视为华尔街史上最大宗金融诈骗案。

  对美国金融界更为讽刺的是,麦道夫罪行得以败露,并非美国监管机构首先发现,而是麦道夫两个儿子的揭发。原来,麦道夫几乎将客户的资金全部赔光,他一直巧妙地将新加盟者的资金,拿出一部分支付给老客户,并谎称是投资回报,以此打消他人的怀疑。麦道夫行骗20多年,竟然安然无事,暴露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种种弊病,华尔街金融市场光鲜外表之下,难掩内部的脆弱。这一事件使得投资机构的诚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更动摇了对冲基金市场的投资者信心。

  从“麦道夫骗局”,到高盛所涉嫌的欺诈案,华尔街屡屡吹出虚幻的泡沫,却被包装成令人目眩神迷的投资宝典,玩出令人震惊的大案。提及高盛事件,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几乎是华尔街一个公开的秘密:当美国住房市场几年前开始出问题时,一些大型金融公司便设计出了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旨在让对冲基金等重要客户,可以做空房屋抵押贷款。

  分析人士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高盛与其他美国同行一样,遭受了公众的指责,但由于缺少证据,这些愤怒无处发泄。如今,美国证交会给了高盛一记重拳,很难说它不会将风暴掀至整个金融系统。

  剪不断,理还乱

  当年,雷曼兄弟破产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关键原因就是监管不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指出,高盛事件带给美国金融体系的主要意义在于,它至少表明了改变华尔街的迫切性。

  自奥巴马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近期,美国政府又透露要推行一项采纳了“沃尔克法则”金融监管议案,试图划清银行在传统借贷业务与高杠杆、对冲、私募等高风险投资活动之间的界限。

  白宫表示,金融监管议案应包括规范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内容,否则将被否决。此外,奥巴马的经济高级顾问和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美国前财政部长)已经召集高盛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的管理人员会面,敦促他们立即停止游说国会否决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奥巴马政府当前的努力,让人对未来金融公司的业务规范化和市场秩序化多少有所期待,但这还远远不够。”华尔街一名资深证券分析师指出,“自人类社会有了金融危机这只怪兽,各界就一直在拿监管说事。时至今日,我已感到厌倦。”该人士认为,政府要创新监管机制,而不是简单地查漏补缺。

  但金融监管的软肋恰恰在于,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纠缠不清的利益关系,让公众热盼的监管“创新”先天“残疾”。有匿名人士指出,奥巴马连日来多次坦承,政府希望借助高盛事件,在使民众增加对华尔街的厌恶情绪的同时,也要加快金融改革的进度。否则,美国必将陷入另一场经济灾难。

  4月22日,奥巴马表示,白宫推进对华尔街的金融改革与高盛受到美国证交会指控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针对市场对监管的担忧,他指出,改革的目的是恢复衍生产品的避险功能,防止不负责任的冒险行为威胁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改革方案还将强化对金融市场上消费者的保护,赋予投资者更多的权利。

  在部分法律人士看来,奥巴马对美国大型金融机构抵制监管的批评显得谨慎而温和。这也许源自西德尼·温伯格在上世纪30年代为高盛首开的一项特殊“投资”——长期以来,高盛都是白宫主人的重要支持者,并一直是两党的重要捐款人。

  据报道,从1989年至今,高盛管理层向美国总统候选人提供竞选资助累计高达3160万美元,其中大约2/3投向了民主党。在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时期,高盛曾向其捐献100万美元作为竞选资金,是仅次于加州大学的民主党第二大“金主”。而前任财长鲍尔森在上任前,一直担任高盛CEO。并且,在美国证交会对高盛展开调查后的18个月中,布兰克费恩仍4度受邀进白宫出席总统演讲或宴请。高盛与白宫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甚至调侃,高盛就是白宫的高盛。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弊病积重难返,美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应当率先改革,这样才有可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奥巴马的金融改革计划能将更为严格的监管内容写进法案当中,为全球金融监管树立一个美国式标杆。但美国政府对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从来就是爱大于恨,长期以来高盛、摩根斯坦利及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都在帮助政府掌控全球金融市场,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此时,谁又会指望一个高盛欺诈案,就会改变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呢?

  在本期杂志即将截稿之际,4月2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下属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召开听证会,对高盛在最近一次金融危机中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质询。该委员会指责高盛在本世纪初的各种行动导致美国住房市场泡沫膨胀,并于2007年崩盘。但高盛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与集团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双双否定了上述指责,强调高盛并无过错,至今仍受到用户的普遍拥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