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集团这家历史悠久的投资银行再次被放到“聚光灯”下。4月16日,美国证交会向纽约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高盛集团市场欺诈等恶劣行为。4 月30日,美国媒体披露,美国司法部已对高盛展开刑事调查。经济危机期间,还没有一个公司因此坐上“被告席”,高盛会不会是第一个?
虽然高盛集团极力否认,但美参议院调查小组委员会估计,高盛集团以多种方式做空多款担保债务权证产品,获利大约37亿美元。
昔日王牌投资银行面临欺诈指控的消息一出,美元震荡、美股暴跌。由于高盛集团在全球都有大量投资,高盛集团此次事件备受世界市场关注。这家叱咤风云的投行到底是“太有本事”、还是“邪恶”?一时间舆论哗然,欺诈案台前幕后值得深入剖析。
高盛法术有多高
高人云集
在经历4月美国证交委员会对高盛提出欺诈指控、联邦检察官对公司按揭贷款业务进行审查以及公开邮件显示高盛员工贬低自己所售证券等一系列事件后,高盛集团的声誉已遭严重损害。5月7日,高盛集团将举行股东年会。会上,高盛集团CEO劳埃德·布兰克芬将在股东大会上发表讲话,高盛集团的股东们表示,希望集团的高管们能制定措施来挽救受到损害的集团声誉。
布兰克芬来头可不小。他毕业于哈佛,拥有哈佛法学博士学位。不过布兰克芬似乎更喜欢充满风险和刺激的投资领域,在不惑之年进入投行业。因为业绩出众,布兰克芬平步青云,并在2006年坐上了高盛集团CEO的宝座。
布兰克芬名声在外,而他的前任更是明星人物,那就是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这是一个很难进去,进去了很难升迁,同时很难待下去的地方。”保尔森曾这样评价高盛集团,但凭借着资深哈佛工商管理硕士的学历以及白宫总统办公室助理的背景,保尔森进入高盛集团之后便一帆风顺,并在1999年高盛集团上市时,成为该公司主席兼CEO。保尔森统率高盛集团期间,不仅连夺证券承销大单,并引领高盛集团进入商品市场,成为商品期货的最大炒家之一。
上述两位可谓“呼风唤雨”,其他在高盛集团担任高管的也绝非等闲之辈。二战之后,前后有20多位高盛人供职于美国政府要职。高盛集团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被认为是美国政经界专有名词“华盛顿—华尔街复合体”注释。
高盛集团内部个个是能人,投资者头衔说出来也足够分量。其中一位就是“股神”巴菲特。巴菲特说他坚定支持高盛,百分百支持布兰克芬,称其“工作非常出色。头脑聪明,是一流人才。”
高招频出
云集了这么多“高人”,高盛集团在全球各地的投资的确“与众不同”。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高盛集团的“本领”被彻底显现出来。高盛集团2009年全年净利润为133.9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22.13美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2.5%。看看周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其他投行基本全在赔钱。
这些盈利是怎么来的?听证会上,调查人员对高盛从房屋按揭市场崩溃中获利的复杂交易中,发现六大问题产品,从中不难看出高盛集团的招数“高”在哪里。调查人员称,这些问题产品涉及金额65.09亿美元,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
“六宗罪”
■ 高风险按揭证券化:从2004年至2007年,为了换取丰厚的收费,帮助长滩、费利蒙、新世纪等银行,把高风险、低质素贷款证券化,并因此在住宅按揭贷款证券评级上获得有利评级,然后把这些住宅按揭贷款抵押证券(RMBS)卖给投资者,把数十亿计高风险的按揭投入金融系统。
■放大风险:在债务抵押债券中,把RMBS债券化,在合成的债务抵押债券(CDO)中推荐它们,然后把RMBS卖给投资者,再利用“信用违约交换”和指数交易,从已亏损的同一批RMBS和CDO中获利。
■沽空按揭市场:随着高风险的按揭违规增加,RMBS和CDO开始失去价值,高盛却沽空按揭市场,获利数十亿美元。
■角色冲突:高盛原本是担当那些买卖与按揭有关的证券客户的市场经纪人,但是在2007年,高盛越过这个角色,自己从事数十亿美元与按揭有关的资产买卖,为自己牟利,却没有向客户披露其自营买卖的情况。
■Abacus交易:高盛一手设计、包销和出售一种合成债务抵押债券,叫做Abacus 2007-AC1,却没有向负责债务抵押债券评级的穆迪评级机构的分析家披露。
■无实体的信用违约交换:高盛利用该公司并不拥有的资产之信用违约交换,来沽空按揭市场,从中获得巨利。
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这次真“喝高了”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高盛集团更是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首先就是“高薪门”。
在许多人眼中,现任高盛集团CEO布兰克芬带领高盛帝国通过金融危机在全球攫取资产,让公司取得最佳业绩并给高盛员工带来了福利:2009年,高盛集团向其 3.17万名员工支付了高达230亿美元的奖金。而布兰克芬本人每年也拿着数千万美元薪水,屡屡刷新华尔街薪酬纪录。
在普通美国人遭遇金融危机、纷纷负债时,高盛集团员工却拿着如此高的薪水和奖金,这些举动激怒美国公众。
《纽约时报》曾发表评论称,在华尔街高盛集团的贪婪是最臭名昭著的。
如今,旧罪还未洗脱又添新罪。欺诈案一出,高盛集团的股价大跌,近半个月市值蒸发206亿美元。高盛集团这回真“玩过火”了,不得不面临一场名誉与存亡的保卫战。
美金融业为何总头晕
华尔街是让人一夜暴富的地方,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这个地方更多的是让人一夜之间一贫如洗,伴随着一个又一个骗局被揭发,一个又一个投资机构被曝光。
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的余波还未从人们脑海里消除,高盛再一次让人们追问这些大投行的道德底线。
如此多的欺诈案集体爆发,不能不让人怀疑美国金融监管系统。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人们都在关注美国政府究竟能下多少血本以严肃金融纪律,高盛案的爆发正值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要强力推动金融改革之时,这也让人增添了许多遐想。
美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称:“我们不需要等到这个案子结束,也知道不透明状况助长了这次金融危机,此次事件凸显了金融监管改革的迫切。”
看来,美国金融监管系统已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候了。特约撰稿 里微
链接 高盛众生相
“疯狂的野生动物园”
2009年11月的一天,纽约曼哈顿下城百老汇大街85号,高盛集团总部。总裁布兰克芬对到访的记者开玩笑说:“这里看起来像个野生动物园,你进来时看到动物了吧?”他对这幢大楼里的人比喻很恰当;疯狂工作,贪婪拜金、雄心勃勃。
“我做的是上帝的工作”
尽管56岁的布兰克芬头顶“发国难财”、“强盗大亨 ”等骂名,却仍然被《名利场》杂志列在2009年权力榜之首,并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2009年度人物”。专访过他的记者称,“和他谈话就像在和一个血管里流着美元的人谈话”。布兰克芬因一句狂言“我做的是上帝的工作”,现在成了网络上的最大笑柄。
两位“财神爷”
从高盛出来过两位美国“财神爷”——前财长鲁宾和保尔森。罗伯特·鲁宾是典型的高盛人:穿着价值4000美元的昂贵西装,态度中立、谦和,永远不会惊慌失措。而保尔森从来表示“认同监管”,但反对政府插手,主张“行业自律”。
“神奇的托雷”
掀翻此次“欺诈门”的是年仅31岁的高盛副总裁法布里希·托雷,他在进入高盛短短六七年间便爬到“打工皇帝”的高位。托雷自称“名门望族”,爱用法语与人交流,对私人派对、休闲体育有异乎寻常的热情。英国《金融时报》称,托雷经常利用这些场合与机会,向潜在客户兜售次贷产品和衍生金融工具组合,而这种“柔和性推销”和他积极热情、自信满满的态度常能打动对方。
4月27时,“神奇的托雷”现身美国国会听证会,接受质询,此时的他看上去没那么神勇了。他被高盛宣布“无限期休假”,并因此被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除牌。
丑闻一箩筐
丑闻一 卷入希腊债务危机
丑闻二 卷入帆船内幕交易案调查
丑闻三 高盛等公司曾从雷曼资产拍卖中获取暴利
丑闻四 五次泡沫 高盛制造
第一次泡沫:大萧条
第二次泡沫:高科技股
第三次泡沫:疯狂的房市
第四次泡沫:汽油4美元/加仑
第五次泡沫:垄断救市计划
评论
“邪恶的金融帝国教主”、“世界经济行吸血大乌贼”、“最可怕的银行”。
——西方媒体评论
“尽管相关的讨论很多,但人们仍在讨一个说法,为何相对少数人付不起房贷竟会变成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起诉提供了剧本。”
——《华尔街日报》
“好不容易复苏的金融市场又被高盛的一只鞋子打下去了”。
——美国财经评价
“一只巨大吸血乌贼,盘卷在人类脸上,将吸血漏斗伸入每一个有金钱气味的孔隙”。
——纽约《滚石》杂志
“ 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尔森是高盛前总裁,现在的美国财长盖特纳也是从高盛出来的;为欧盟领导着危机应对事务的马里奥·德拉吉,是高盛的前副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是高盛的常务董事;被美国政府委派监管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卡什卡里,也曾经在高盛任职,这些人被媒体称之为‘高盛帮’”。
——《高盛帝国》一书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