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盛声明称调查是事后诸葛亮式偏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9日 17:4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针对美国证监会的指控,高盛今日发表声明为自己“喊冤”,称迄今为止公开的现象是政府和媒体似乎是在以事后诸葛亮式的偏见对待此案。

  以下是高盛发表声明全文。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提出的指控见诸报端,言之凿凿地曝光了金融危机背后华尔街的背信弃义和欺诈行为。但是,我们对此并不苟同:难道这就是危机背后的全部真相吗?

  经过18个月的调查之后,难道政府最多只能是指控高盛在2007年一宗单一的“合成”债务抵押证券交易中误导了全球最精明的投资者?该诉讼案看起来更像是一场闹剧,而远非造成金融危机的确凿证据。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证监会所声称的欺诈,其中高盛与沽空次贷市场的对冲基金投资者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进行了合作。证监会指控高盛允许保尔森基金公司(Paulson & Co。)选定按揭证券,让投资者通过CDO进行投机,但另一方面,高盛却没有告知投资者保尔森基金公司作为此项交易对方的角色。

  证监会还声称,高盛欺骗了ACA Management (下称“ACA”),使其相信约翰·保尔森实际上与ACA作为交易同一方投资了“权益”部分。ACA是该宗交易的最大投资者,并且该公司正式选定了各方投注的按揭证券。

  关于第二点,我们在2007年的CDO发行文件中找不到任何内容声称约翰·保尔森的公司将与ACA共同做多该交易。发行文件称高盛不是交易权益部分的发行者,既然协助达成了这一交易ACA想必已经阅读过这些文件,它肯定对此非常清楚。证监会的起诉书中也指出ACA对该CDO组合中包含哪些标的资产拥有最终发言权。而且ACA还剔除了保尔森基金公司所推荐的多种资产。

  更基本的情况是,所涉及的投资并不持有按揭甚至按揭担保证券。这正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合成”CDO的原因,它只是一个金融工具,允许投资者在毋需实际拥有的情况下对特定按揭担保证券的未来价值进行博弈。

  但是在证监会的起诉书中,似乎发行的产品是实际的按揭组合而非针对这些按揭的赌注。为什么证监会不能给出更明确的描述呢?也许证监会的执法部门并不了解现金CDO(包含的是一系列按揭担保证券)和合成CDO(包含的是针对这类证券的赌注)之间的区别。

  更有可能的是,证监会知道现金CDO和合成CDO之间的区别,但却模糊了指控措辞,混淆了记者和公众的视听:按照定义来看,此类CDO交易是对次级按揭担保证券的对赌。空头赌注的存在并不是高盛的秘密,而是交易的充分前提。

  高盛是否有义务告知每个人约翰·保尔森做空次贷?高盛坚持认为,作为一个像高盛这样的做市商,不透露交易各方是“正常的商业惯例”,而问题是高盛为什么要区别对待?约翰·保尔森因此次按揭博弈而闻名于世,并从中赚取了10亿美元。但交易时,约翰·保尔森不过是一个对冲基金交易商,没有哪个做多的投资者会认为这会像是与沃伦·巴菲特对赌。

  在这一事件中,没有哪一方能够置身事外。高盛被描绘成电影《美妙人生》中的波特先生,剥削Bedford Falls的善良民众。但是另一部更恰如其分类比应该是电影《异形大战铁血战士》,高盛担任的角色是裁判。约翰·保尔森与德国银行IKB和美国ACA对赌,其中没有哪一方不是华尔街与普通商业街的行家里手。

  IKB称自己是“领先的CDO投资者”和“德国市场上的领先信贷管理人”。而ACA自己也参与了很多类似交易。《华尔街日报》报道说,ACA以其比竞争对手更偏好风险而闻名,因为ACA的信用评级并不诱人,因此其资本成本更高。

  而且,高盛也在此次交易中蒙受了损失。尽管高盛为了设计该交易而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佣金,但是高盛表示公司因为最终决定与ACA和IKB一起做多而在此次交易中损失了9000万美元。换句话说,高盛因为欺骗了交易的做多投资者而蒙受损失,而高盛自己也是交易的一名做多投资者。因此,高盛密谋欺诈……自己?

  至于此次交易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其主要影响就是将10亿美元从做多的房地产投资博弈者划转给了约翰·保尔森。最后,苏格兰皇家银行蒙受了巨亏,因为该行在交易后收购了其中的一家多头投资者,因而不得不求助于英国政府的注资。但是苏格兰皇家银行自己做出了太多糟糕的选择,造成了自己的失败。这些对冲基金交易不过是这场金融海啸的插曲,但绝非造成恐慌的根源。

  促使我们关注这次事件的真正影响的是政治因素。在参议院对金融改革进行激烈辩论的当口证监会提起了此项诉讼,金融改革的支持者则开始大肆利用该事件促成提案的通过。“我很高兴看到,奥巴马政府充分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让华尔街负起责任,坚决支持美国的购房者和小企业”,参议院多数派领袖Harry Reid周五谈到证监会起诉高盛这一事件时表示,“这也是今年我们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华尔街改革法案的原因”。当然,此次事件对购房者而言根本就没什么意义。

  我们自己也与高盛有分歧,而且我们对该公司就于其与AIG交易的解释提出了批评。我们还敦促参议院重新撰写其存在缺陷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恰恰是因为该法案规定了明确的救助高盛以及其它银行巨头的权力,从而会使它们从中获益。高盛以及其它大到不能破产的银行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作用存在重大问题。但是此案并不能解决上述任何问题。

  也许证监会还掌握着起诉书中未提及的其它证据,但是迄今为止公开的现象是政府和媒体似乎是在以事后诸葛亮式的偏见对待此案。在三年之后,继按揭市场崩盘和后续的恐慌及衰退过后,政治阶层寻求通过法律诉讼证明其偏爱的解释,即全部混乱都是华尔街造成的。高盛是一个容易谴责的坏蛋。但是根据此项指控,真正的故事是联邦政府发现的罪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