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伦周刊》封面文章:冉冉上升之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9日 16:09  新浪财经
巴伦周刊2月8日刊封面图片
巴伦周刊2月8日刊封面图片

  本周《巴伦周刊》封面文章介绍了目前美国金融业出现的新格局。经过金融危机后幸存下了的大型金融企业数量减少,并且退出了一些业务领域。这由此给中小型金融企业的活动带来更广阔的范围。

  可以想象得出当底特律三大巨头中两家近乎于消失时而催生一波创新型小企业进入汽车制造业的势头。生存下来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招募顶级工程师和企业高管,纷纷组装自己品牌的汽车产品,并聚拢闲置下来的分销商。这是在努力争夺失败巨头撤退后的市场份额。由此也造就一批从企业高管转为创业型的人才,他们必然要来抢夺混乱所带来的重要机会。

  此情此景也出现在当今的美国证券业。导致业内两巨头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破产的金融危机让幸存下来的其他巨头们不得不接受政府救援、缩减资产、裁撤成百上千员工、拼命争夺资本,并释放巨大政治压力。这为一批中小型金融企业获取交易和金融人才提供了机会,行业进入新的市场格局。

  其中包括了Jefferies Group、Stephens、Cantor Fitzgerald,BroadPoint Gleacher和CowenGroup等一批中小金融企业已在业界暂露头角。此外,还涌现不少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专司机构业务的创业类的经纪和顾问公司。这些业内新面孔的重要领导人基本上都有着华尔街的血脉,不少人都曾在这些金融巨头的重要业务部门担任过负责人。

  此次危机最严重时,曾炙手可热,并有广泛客户群关系的资深人才变得随处可及,身价也可接受。有名气的交易商、银行家和销售专家变得热衷于到中小型金融机构去工作,因为他们在那里的贡献易于被认可,他们的收入也不会被轻易裁撤。这些企业更愿意用现金,而不是像华尔街巨头那样以大量股票来发放薪酬。同样,还因为华尔街巨头从一些经营领域撤离,以往中小金融企业资本金低的劣势也不显得很突出。

  一些昔日华尔街高管,现今的创业者看到了金融危机给金融业带来新格局和新机会。他们深感不少人开始厌倦在华尔街大型机构中工作。目前招聘曾在华尔街工作过的人才很容易。财经媒体也常刊登招募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等大型机构的人才。

  显然,吸收这些华尔街专家的代价也不菲,尽管他们屈就于比在金融巨头获得的更低薪酬。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小金融企业高层仍对未来市场抱有乐观看法,依靠这批新人才,他们也能获得比以往更大的市场份额。美国证券业习惯性地出售或孕育出新的中小金融企业的原因之一是,整个市场的收费和交易利润规模巨大。每年仅来自美国一地的投资银行业务收费和债券市场交易的买卖差价总额约1500亿美元。

  但也有业界人士认为,为中小金融企业带来机会的窗口已敞开了1年半。尽管窗口现在还敞开,但真正机会已过去。因为大型金融机构陆续派发诱人的奖金仍对离队者有很大吸引力,一些人还会投奔新雇主。摩根斯坦利已表示需要增加400个交易专才。有幸逃过一劫的摩根大通甚至急已不可耐地要将中小竞争对手赶出市场。

  一些创业型的金融小企业发现,进入金融业并不难,但难在做到营利性的规模。这也是从华尔街历次灾难之后,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众多入市者得来的教训。如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众多网络经纪商,但现在仅剩下了主要的4家。有业界人士认为,若这批中小金融企业想要健康成长,就必须脚踏实地走下去,而不能像已从业界消失的大型机构那样好高骛远,胆大妄为。(皖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