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克鲁格曼:奥巴马政府困境源于决策失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8日 16:37  新浪财经

  导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月17日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称奥巴马政府当前的困境并非源于其不当的野心,而是相关决策失误造成的,并分析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政府的主要政策方向。以下为文章摘译:

  近来,许多人再次开始猜测奥巴马政府的政治策略。按以往惯例判断,似乎奥巴马着手应对的事项过多了,尤其一些人认为他应该把医疗改革放在一边,将精力全部集中在经济问题上。

  但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奥巴马政府当前的困境并不是因为其野心太大造成的,而是源于政治判断及决策失误。如财政刺激力度太小,针对银行业的政策不够强硬等等。奥巴马并没有像同样在上任之初面临经济困境的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那样,将所有的责任归结为先前执政政府而保护自身免受公众指责。

  关于刺激政策,毫无疑问是发挥了作用的。如果没有刺激政策,失业率将会较之当前水平更高,但同时,有限的政府刺激并不足以使就业在2009年实现增长。

  为什么说政府刺激动力不足呢?许多经济学家,包括我自己,都曾呼吁政府推行相比最终提议的刺激计划更大规模的刺激行为。然而,如《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的瑞安-利扎(Ryan Lizza)所述,2008年12月,奥巴马的首席经济及政治顾问们做出总结,一项更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从经济角度讲并非必须,而从政治角度讲也并非合理可行。

  总统先生的顾问从政治角度所做出的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但他们从经济角度所做出的判断很明显是错误的。然而,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导致了这样的判断失误,但政府对刺激政策的重视始终是对的。2008年底到2009初,总统先生及其团队几乎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一问题上。所以说,奥巴马政府并非没有集中注意力,只是犯了决策错误。

  关于政府在银行业政策制定上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做出同样评价。一些经济学家为政府决策进行辩解,并声称银行业正恢复到正常运营的轨道上来。然而,政府对金融行业“轻触式”的做法事实上进一步巩固了那些引起危机的大型机构,即使这些银行无法恢复信贷。同时,此举也给奥巴马政府带来了灾难性的政治影响,由于对银行业的救助以及随后华尔街巨额奖金事件,政府已站在了不受公众支持的一边。

  最后,让我们将奥巴马与里根总统在面对经济问题时的措词立场进行一下对比,相信这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或许现在许多人已忘记,里根总统1981年大举减税之后,事实上失业率大幅上升。然而,里根总统早已为危机准备好了回答,即当前所有困境都是过去错误决策带来的。事实上,里根在其上任最初的那断时间,仍继续着其与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的对抗。

  奥巴马本也可以这样做。他本可以指出,美国经济持续遭遇的困境是布什政府时期金融危机的延续,至少可以说危机的部分原因是布什执政时期拒绝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而引起的。

  但奥巴马并没有这样做。或许他仍然梦想着消除党派分歧,也许他担心引起那些强烈谴责将当前问题归咎于前辈的学者的愤怒。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奥巴马都允许公众以惊人的速度遗忘了经济困境并非自其执政时期开始的。

  综上,难道我们能说奥巴马政府是由于议程过于广泛而造成当前的局面吗?如果奥巴马没有为医疗改革分心难道就能修正经济决定上的失误吗?恐怕并非如此。所有那些呼吁更大规模刺激计划的言论中,都包含的一大要点就是我们将不会拥有第二次机会。如果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人们将会认定刺激计划并没有发挥作用,而非事实上是我们需要一场更大规模的刺激。现在,这一言论已被证实。

  那么下一步即将到来的是什么呢?

  关于创造就业,恐怕奥巴马很难再进一步做出其它努力了。然而,他可以努力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如实地描述共和党阻挠改革的角色,从而使他能重新处于受公众拥护的位置。

  同时,民主党需继续努力制定出最终的医疗改革法案。医改法案的通过并不能担负起民主党政治拯救的大任,但如果没能顺利合理地通过这一法案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政治厄运。(李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