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迪拜世界债务危机追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2日 04:14  广州日报

  债务危机导致迪拜房地产神话破灭

  最新消息

  迪拜政府不为债务提供担保

  据新华社电 阿联酋迪拜酋长国政府11月30日首次公开表示,政府对“迪拜世界”的债务不负有责任,因此不对其提供担保。

  当天,迪拜财政局总干事阿卜杜勒·拉赫曼·阿萨利赫说,迪拜世界是一家以商业运作为基础的公司,其与其他国家同类企业一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支付债务方面遇到困难,“债权人应对他们借钱给迪拜世界的行为负起责任,他们认为这家公司是迪拜政府的一部分,这是不正确的。”

  另外,阿萨利赫还指出,媒体把迪拜世界与迪拜酋长国政府混淆在一起,致使金融市场对迪拜政府决定重组迪拜世界一事反应“过分”。

  迪拜政府2010财年预算委员会负责人达希·哈勒凡当天稍后说:“外界混淆地方企业债务与迪拜政府债务。政府债务数额微不足道。”据该委员会声称,迪拜政府自身债务仅有100亿美元。

  事件影响

  迪拜债务危机波及建设银行

  本报讯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资银行中终究出现了迪拜债务危机的受害者。建设银行(601939)新闻发言人王琳前日在回答媒体询问时表示,目前该行个别海外机构在中东持有一定的风险敞口,但“规模占全行总资产的比例很小,对我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此前的11月27日,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交通银行(601328)已分别撇清了与迪拜债务危机的关系。

  不过花旗集团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在迪拜世界子公司Nakheel于2012年8月到期的一笔18.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名单中,发现有工行(601398)的名字。

  工行的中东子银行去年10月在迪拜正式开业,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在中东地区设立的首家全资子银行。同期工行还在卡塔尔多哈成立了工行多哈分行。

  深度反思

  温州“炒房团”资产蒸发20亿

  随着债务危机导致迪拜房地产神话破灭,占迪拜华商十分之一的温州人,资产蒸发20亿元左右。惨痛的教训让温州“炒房团”第一次真正面对“血淋淋”的现实:迪拜楼市危机是否也在预警中国房地产业?

  据新华社电 奢华之都迪拜,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允许外国人购置房产的地方。地产向外界解禁的那一天,才是迪拜楼市起步之日。而短短十年间,当地楼价涨了三到四倍,其飙升速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据总部设在迪拜的亚洲商务电视台董事长王伟胜介绍,2001年当地一幢独立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普通公寓的价格在最高时也达到了每平方米二三万元人民币。

  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说,温州人在当地买房的,保守估计有五六千人。“迪拜的楼市跟中国差不多时间起步,涨得还没有国内快,以迪拜自由港的地位,石油国的资金和当时全世界热钱的追捧程度,谁也想不到房价才到每平方米二三万元就垮台了。”

  “炒楼花”埋下巨大风险

  事实上,迪拜是一个“免税天堂”,炒楼的回报率非常高。王伟胜说,当地的售楼方式就像“卖楼花”,业主可以分期付款。楼还在打地基,交10%,过三五个月再交10%。买下一层楼的物业,总价是1000万元,但首期只要付100万元,三个月后房价升了10%,这时投资者转手卖掉,就能赚100万元,投资回报率是100%,而且除了一点点户名转让手续费以外,没有任何税收。

  “很多人看到暴利,转行做这个的非常多。包括华商在内,这个来钱比传统贸易快很多。刚开始一套两套,最后是大家一起整层买,整幢买。”王伟胜说,“全世界的炒房团都来,印度人最多,一个印度人买了五十幢别墅。温州人里面,只要在那边经商几年的,没有不买房子的。”

  危机是血淋淋的一课

  楼价推升地价,地价又推升楼价,源源不断的国际游资不停注入,如果没有金融危机,谁都认为迪拜的楼市奇迹还会走得更远。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的‘上海岛’现在已经有几十亿元的销售了。”上海中州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宾说。

  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这个吸引了各大银行、国际热钱竞相投资的“世界地球岛”,规划中是世界最大的人造海岛群。2007年胡宾以2800万美元买下其中一个小岛,并命名为“上海岛”,计划在岛上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造“海上皇宫”,目前这一项目已停工搁浅,这是中国人在当地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投资教训

  给国内疯涨的楼市敲响警钟

  亲历了这一事件的温州商人们表示,这次事件带来的最大教训就是,投资不能头脑发热。损失最惨重的,都是炒楼赚到钱以后,再到处拆借投入巨资的人。现在绝大部分温州人庆幸的是没有倾家荡产在当地炒楼,大部分人是在原来的主业之外,拿出一部分资金作房产投资,都还“撑得住”。

  一些浙江企业家认为,迪拜楼市的崩盘对国内疯涨的房地产也敲响了警钟。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愿意做实业,觉得搞房地产来钱快,都去做“投资家”,但社会的发展还是要靠实业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家的心态,都应避免浮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经济才能健康平稳地运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