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FDIC力促花旗改组管理层 潘伟迪或被拉下马

FDIC力促花旗改组管理层潘伟迪或被拉下马

  ⊙本报记者 朱贤佳

  尽管花旗集团在银行压力测试中表现好于预期,并且在短短3个月内集团股价从1美元附近反弹至3.5美元,但美国监管当局并没有像市场一样乐观预计花旗集团已经重回稳健的经营轨道上来。相反,被誉为“第三个监管者”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正极力推动花旗集团高级管理层进行改组,而首席执行官(CEO)潘伟迪很可能因此被拉下马。

  在FDIC主席拜尔的领导下,FDIC最近还给另外一个监管机构施压,要求降低政府对花旗集团财富的保密级别,此举可能会让监管机构更加严格地控制这家公司。拜尔的举动引来了巨大争议,花旗集团的一些管理人士称,拜尔已经越权,而且一些监管机构也不同意FDIC的立场。分析人士表示,FDIC之所以对花旗集团如此苛刻因为其本身在花旗上承担了大量风险,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FDIC为花旗集团大约3000亿美元的资产分担损失。

  监管当局有新人选?

  花旗集团已采取措施进行瘦身,并清理财务上的混乱状况。就在上个月,花旗在美联储对大型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中的表现要好于预期。不过,一些政府官员对花旗的改革步伐感到不快。FDIC官员对缺乏拥有商业银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感到担忧,并将矛头直指CEO潘伟迪。潘伟迪本人来自投资银行业,但这家银行目前的大多数问题都来自于陷入困境的消费贷款领域。

  据知情人士说,联邦官员同不久前进入花旗董事会的前U.S. Bancorp首席执行官格兰德霍夫进行了接触,了解他对担任最高职位的兴趣。格兰德霍夫因率领U.S. Bancorp实现盈利,同时避免了让花旗等许多银行遭受重创的风险贷款而受到普遍赞誉。格兰德霍夫没有回复任何媒体的采访电话。

  继去年非同寻常地用至少450亿美元纳税人的资金对花旗集团进行救助之后,花旗集团的困境多次在政府内部引起冲突。经过计划中的转股后,纳税人将持有花旗高达34%的股份。

  政府将对金融监管大改革

  预计在6月中旬,奥巴马政府就将对金融监管做出重大改革。包括FDIC在内的一些监管机构有望赢得更多权力,一些则可能会失去权力。

  FDIC的影响力在过去一年里不断上升,主席拜尔十分具有领导才能,她领导FDIC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FDIC以往在管理一家大公司方面并不是这么强硬,但拜尔领导下的FDIC在花旗集团上存在着大量风险。FDIC正在协助提供资金,为花旗集团大约3000亿美元的资产分担损失。

  FDIC还为花旗集团在美国的很多银行存款提供了保险。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统计,去年12月以来,花旗集团发行了将近400亿美元由FDIC提供担保的债券。

  一些政府官员认为,应该给予花旗集团更多的时间实施新资本计划,但目前还不清楚最后哪家监管机构的观点最后会占据上风,因为花旗集团依靠着金额巨大的联邦资金救助。

  花旗财务状况比同行糟糕

  自2007年底以来,花旗集团遭遇了超过500亿美元的资产冲销和贷款违约。花旗的财务状况明显比很多同行都要糟糕,最近不少银行都筹集到了数十亿美元的新资本。

  在最近对全美19家最大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中,美联储预计,按照政府对经济做出的最糟糕假定,花旗集团2010年可能面临至多1047亿美元的贷款损失。压力测试认定,花旗集团可能面临着将近200亿美元的巨额信用卡投资组合损失,不断增加的违约事件给这一业务带来了沉重压力。

  不过,美联储认为花旗集团只需要增加55亿美元就能抵御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这一结论令很多投资者和分析师感到惊讶,他们担心花旗集团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缺口。

  去年在联邦监管部门的压力下,潘伟迪同意对花旗进行调整,意在削减公司规模,剥离风险资产。这些调整举措包括了将旗下Smith Barney经纪部门分拆,然后与摩根士丹利组建一个合资企业。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联邦官员已经告诉花旗集团,他们仍然担忧花旗未能足够迅速地出售不想要的资产,如果金融市场动荡烽烟再起,这些资产的问题可能会再次困扰花旗。

  潘伟迪及其支持者认为,花旗集团的混乱问题不应该归咎于潘伟迪,他已经采取了重要举措来稳定公司局面。花旗集团董事长帕森斯发表声明说:“我们经历了严格的压力测试程序,测试结果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同,清楚地反映当前管理层过去15个月在扭转花旗业务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帕森斯说,花旗正在按部就班地进入全球资本状况最佳的银行之列。

  自2007年12月出任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以来,现年52岁的潘伟迪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筹集新资本并出售资产。在他就职的第一年,潘伟迪坚称花旗的业务模式基本稳健。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