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银下一步自救或发行股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5日 22:37  华夏时报

  专家争辩建行参股可行性

  本报实习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此前曾表示“自行解决筹资问题,不需要美国政府援助”的美国银行抛售建行135.1亿H股验证了市场的分析。

  据外电5月12日报道,接手美银抛售建行H股的为内地最大私募基金厚朴基金、淡马锡以及中国人寿、中银国际等机构投资者,出售价格为每股4.2港元,涉及金额约567亿港元(约73亿美元),交易价格较5月11日收盘价4.9港元折让14.3%。

  而一旦美银公开发行普通股,作为战略投资者的中国建设银行能否可以出手购买美国银行的部分股份,成为专家热议的话题。

  放弃分红折价减持

  在筹集巨额资本的压力下,美国银行5月12日悉数抛空其刚刚到期解禁的135.1亿股建设银行H股。此次转让完成之后,美国银行在建行的持股比例将降至10.6%,已低于加入战略发展委员会所需15%的持股比例。

  厚朴基金董事长方风雷曾表示对建行未来充满信心。而淡马锡作为建行战略投资者,正如建行行长郭树清先前表示的“淡马锡一直希望增持建行”,如今,淡马锡实现了自己的“希望”。

  在减持和增持之间,市场反应呈现分歧。5月12日建行H股开盘后急跌,盘中最低至4.7港元。但午后则又急速走高,并收于4.98港元,较前一日上涨1.63%。同日建行A股也呈现小幅波动态势,收盘价为4.67元,较前一日上涨0.43%。

  此前市场曾有消息称美银正在考虑是马上出售建行股份还是继续持有数周,以便在6月份领取建行派发的2亿美元红利。但其抛售行为无疑表明,补充资本的迫切性压过了分红的诱惑。

  “放弃分红,是美银承受迫切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实属无奈之举,对建行股票的估值并不产生影响。”伍永刚在5月12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行未来参股美银可行

  尽管通过抛售获得73亿美元救急资金,但与美国政府要求增资的339亿美元缺口相比,美银未来无疑仍需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

  美国银行制定的筹资计划还包括发行117亿美元的普通股、出售资产以及其他举措来填补缺口。

  “美国银行下一步筹资可能就会涉及之前提到的发行普通股等一系列措施了。”伍永刚5月12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猜测。而一旦美银发行普通股,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建行会有多大可能性参股美银?而参股美银能给建行带来什么?

  截至3月25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继续包揽全球市值最大排行榜的前三名,其中,3家银行的当日市值分别为1844亿美元、1451亿美元和1282亿美元,并以4577亿美元的总市值占据了全球十大银行总市值的51%。

  以建行为例,截止到3月25日,建设银行的总市值(1451亿美元),比十大银行市值榜单最后三家银行,即汇丰控股(667亿美元)、美国银行(470亿美元)和花旗银行(144亿美元)的总和还要多;或者可以说,建行的总市值相当于10.1个花旗银行,或者3.1个美国银行,或者2.2个汇丰控股。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于5月11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从市值上看,建行收购美银很容易。但是,就现在而言,美国银行内部还存在很深的金融问题,我们不知道这个底有多深,建行还不具备整合美国银行的能力。”

  但她对建行参股美国银行持“办法可行”的观点:“第一,美国政府不可能让美国银行破产,我们的投资首先有保证;其次,参股美银,建行可以等待股票分红;第三,毕竟美国银行和建行是多年战略合作者。”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5月11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各种迹象表明经济回暖。许多海外金融机构在经历前期大幅下跌后目前已经达到可投资区间。以花旗银行为例,其股价最低跌至不足1美元,下降空间已经不大,因此,中资银行在此时选择出海投资不失为一个良策。

  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顾问景学成在5月12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保守”的态度:“我们中资银行还不了解未来美银的盈利能力有多大,如何参股?”

  “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美国政府从政策上对境外投资者是不是全面开放;其次,如果政策上开放,还要看我们自身有没有面对后续风险管理以及如何整合等一系列问题的能力。”景学成强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