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美国银行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业绩。19位华尔街分析师对美国银行的盈利预计是每股盈利0.05美元。
至此,美国主要六家大银行除摩根士丹利外已全部公布了业绩。
其中,高盛本季度净盈利18.1亿美元,每股盈利3.39美元;JP摩根本季度净盈利21亿美元,每股盈利0.4美元;花旗集团第一季度亏损9.66亿美元,每股亏损0.18美元,大大低于之前预计的亏损0.30美元(在支付优先股股东的股息之前,花旗集团甚至是盈利的——16亿美元的盈余)。
剩下的唯一一家大型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将于4月22日公布一季度业绩。分析师们的预测是,摩根士丹利将每股亏损9美分。不过,不知道它会不会像前几家同行一样,给大家一个惊喜。
综合银行业中排名第四的WellFargo最早公布一季度高达30亿美元盈利的业绩,曾经一度让美国银行业指数单日上涨6%。
然而,市场并未给这些大幅“改善”盈利的大金融机构们好脸色。高盛宣布大幅盈利后,第二天股价狂跌10%以上,从4月13日收盘的130美元直跌到115美元;JP摩根公布大幅盈利后,股价仅在33-34美元左右波动;花旗集团公布业绩后,当天股价从4美元跌至3.7美元,全天下跌近10%左右。
为什么高盛、花旗会遭到华尔街的抛售?JP摩根也没有受到追捧?
“理由很简单,华尔街的聪明人是很多的。很多简单的会计花招(如高盛),大家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它们股价大跌是正常的市场反应。”美国Metropolitancapitalstrategies公司CEOSharonSnow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整个银行业肯定没有到底。”
高盛的日历:消失的一个月?
对于大部分非职业投资者来说,一个小小的改动,可能不会引人注目。但是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发觉了在高盛公布的季报中的一个小小花招。
按照高盛传统的财年习惯,是到该年度的11月为止。也就是说,2008年12月是2009年第一季度的一部分。但是从今年开始,高盛的财年从2009年1月开始计算,悄无声息的丢了一个月的业绩。
而2008年12月,高盛税前的亏损就达到13亿美元,税后净亏损也达到了7.8亿美元。如果将12月份计入一季度,高盛的盈利是否还会高达18亿美元?
针对公众质疑,高盛的官方解释是,高盛已不仅仅是一家投资银行,而是一家综合性的银行控股公司,获得了零售银行的牌照,因此需要改变其财年起始日期。
但是,对于那个“不幸被丢失”恰巧又亏损了13亿美元的月份,高盛官方并未给出具体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业绩增长最高的,是其享有盛名的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交易(FICC)部门。据季报数据,一季度高盛在这块的营业收入高达65.6亿美元,比去年四季度增长了34%。高盛指出,是大量客户带来的交易活动,让高盛赚了很多钱。
当然,对于从年初到现在涨了42.9%的股价,聪明人充斥的高盛也善加利用,利用相对高位的有利时机,在公布业绩的同一天,以每股123美元的高价,发行了50亿美元的普通股,以补充自己的核心资本(TCE)。
同时,利用“大好”形势,高盛还趁势为员工们谋福利,将其薪酬和福利提高18%——理由是营业收入和业绩都提高了。
华尔街有位分析师指出,高盛曾经在去年裁了近3000名员工,现在又加薪,一增一减,高盛的员工“其实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收了近25%”。
当然,高盛还给“亲爱的股东们”慷慨地发放了红包,花120美元才能买到一股高盛普通股的股东们,每股可以领到0.35美元的分红。
JP摩根:大赚特赚的固定收益交易部门?
JP摩根的优异业绩也颇有可琢磨之处。据季报,其一季度的21亿美元盈利主要来源于一个部门——投资银行部门。该部门本季度的利润是16亿美元,占JP摩根盈利的2/3强。
据季报数据,JP摩根投行业务中的收费业务上升是盈利增长的部分原因,这部分收入比去年年底上升了近14%;债券承销业务是驱动业务增长的另一原因,比去年大涨了63%。
但是,固定收益部门的收入增长才是最大的,比起去年的4.6亿美元,本季固定收益部门的收入增长90%,达到49亿美元!一举占到投资银行部门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
面对这一惊人“爆发式”增长的业务,在季报中,JP摩根仅含糊其词说,固定收益部门的利润大增,是因为在“信用产品交易、新兴市场和利率产品、外汇产品获利,另外,结构性债务市场上有4.22亿美元的盈利”。
也就是说,是固定收益部门的交易员们在2009年1月份大赚特赚,才让JP摩根的业绩如此“优异”。但是JP摩根并未透露进一步的详情,有多少是自己的交易员们在市场上斩获的,又有多少是由客户所带来的。
但是,连JP摩根的CEOJamieDimon也在业绩会上说,这样的成绩“是不可持续的”。
花旗减亏:同样的故事?
花旗集团的季报也可以看到跟高盛、JP摩根一样的收入增长,而且增长同样发生在固定收益部门。该部门属于花旗的机构投资者集团,本季度该部门的营运收入高达72亿美元。
跟JP摩根几乎一样的是,花旗也在固定收益业务上大赚。花旗银行指出,固定收益业务上47亿美元的收入是因为“强劲的交易业绩,因为高波动性和高波幅创造了巨大的交易机会”。花旗指出,是因为看到市场上的机会,客户蜂拥而来。
几乎与高盛、JP摩根一样,花旗也在“利息产品、外汇产品和信用产品”上获得了强劲的收入。
同时,证券市场业务也给花旗带来了巨大的收入,高达19亿美元的收入比上一季度增长了94%。
不久之前被放松的OTTI(非暂时性减计,FAS115)会计准则,也给花旗集团带来了一定的收益。花旗集团指出,OTTI会计准则的放宽,使得花旗可以有一笔税前6.3亿美元的减记不需要执行。这笔没有执行的减记,虽然不能算进收入项上,但却可以算进留置盈利里。在扣除税收后,该笔没有执行的减记为花旗增加了4.13亿美元的盈利。
同JP摩根一样,花旗集团CFO警告,因为第一季度的资本市场特别强劲,所以从机构投资服务业务上获得的收入,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AIG的牺牲?
高盛、JP摩根以及花旗在固定收益市场上的大规模收益上升,主要的原因是2009年一季度资本市场的复苏使交易活动上升所带来的营收增长。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五大投行减少到了仅有两家独立投行。尤其是雷曼兄弟的消失,无形中竞争对手少了很多。”Huntington公司首席投资官PeterSorrentino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指出,“所以,JP摩根在固定收益市场上就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事实上他们在债券承销上的收入就在增加,因为今年企业债的发行确实是在增加。”
但是,此外还有一个市场传言许久的意外因素——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倒下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不过,该传言至今缺乏AIG官方的具体数据支持。
事实上,很多人都在怀疑,是AIG大规模关闭结构性信用产品合同,以及大规模向其交易对手赔付合同损失,造成了美国银行业的业绩大增。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华尔街资深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说,“AIG大规模关闭手上的衍生产品合同,向欧洲的银行业和美国的银行业赔付了很多钱。其中向欧洲银行业所支付的赔付款项,甚至还要超过美国银行业。”AIG是这位华尔街资深人士的诸多客户之一。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另一位市场人士的证实。在美国金融圈享有盛名的网上杂志“seekingalpha”上,一位罗姓“深喉”发表文章指出,AIG支付了大笔赔偿金给其交易对手,其中,“给高盛的就高达19亿美元”——这几乎等于高盛本季的盈利。
在高盛的业绩发布会上,有分析师问,AIG支付高盛的赔偿款项有多少?
高盛的CFO直截了当回答,在2009第一季度,AIG给高盛带来的影响“接近于零”。但对于去年12月,AIG是否赔给了高盛相关款项,高盛并未正面回答,因为这并不包含在第一季度的时间范围里。
“其实市场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怀疑,包括我。但是大家都无法查找到具体的数据是多少。”PeterSorrentino这样说。
金融危机第二波的侵袭
虽然貌似业绩不错,春天不远,但对于美国银行业来说,坏日子还远远没有走到头。
未来还有两个最具杀伤力的“定时炸弹”——节节上升的消费信贷坏账(包括信用卡坏账)与商业房地产贷款的“再融资”问题。
在一季报中,JP摩根在信用损失上的减记高达100亿美元。有大量消费金融业的花旗集团,也在报告中花费了相当长的篇幅来讨论消费信贷的坏账问题与信用卡坏账问题。
花旗集团CFONedKelly指出,本季信用成本增加44亿美元主要就是因为净信用损失36亿美元,以及贷款坏账拨备达到7.5亿美元左右。花旗为消费者信用业务而准备的储备资金已达到了243亿美元。
另外,商业房地产也日益成为压在美国银行业身上的一块石头。据公开数据,今年将会有近3000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贷款到期,需要再融资。
对于这些动辄拥有十亿以上美元贷款的大型客户,银行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一旦这些客户资金链断裂,将会造成银行业十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对于花旗和富国银行来说,仅有数百亿美元的核心资本金,已经无法再次承受这样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