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会计准则:美国救市新稻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 10:45  上海金融报

  李明旭

  在金融危机中争议颇大的“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MARK-TO-MARKETACCOUNTING,终于成了平衡美国各方利益的牺牲品。这一变化,不仅将极大改变美国各大金融机构的困难处境,也有可能会加速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复苏。

  4月2日,美国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对美国“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做出了两方面明显改变:允许金融机构在证明市场失灵导致价格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用其他合理价格估算资产价格FAS157-E。此项改变,实际上是对那些有价无市、甚至是无价无市的金融资产,给予了有别于“公允价值 FAIRVALUE”的另一套定价准则,从而使这部分资产不至于因为估价模型导致的价格偏低而造成过多地资产减记。另一项改变是,FASB表示,如果一家机构认为自己持有资产只有在资产到期时才会出售,而不会用作交易来投机,那就不需要根据“非暂时损失”原则OT-TI来进行减记。所谓OTTI规定,即便持有资产是为了到期收回本金,一旦有“尚未实现的损失”,也需要根据“按市值计价”原则来进行资产减记。这项规则,对于金融机构那些“持有到期”的金融资产估值尤为重要———在金融危机中价格大幅下跌之时,金融机构可以认定部分资产为持有到期的资产,而避免用市值计价,并避免大规模减记的发生。

  之所以“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引起如此之大的争论,是因为它被广泛认为是促成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深化的罪魁祸首。在本轮金融危机最初的爆发过程中,美国楼市泡沫破灭首先引起了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mortgage违约率的上升,并引致相关衍生品担保债务凭证CDO的价格崩溃;而根据“按市值计价 ”原则,不断下跌的资产价格使得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开始显著缩水,并不断侵蚀公司的资本金和当期损益。公司为保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和降低负债比率,一方面需要甩卖各种可交易资产回收现金并偿还债务,即“去杠杆化”的过程;但资产出售行为又进一步引起了相关资产价格下跌,并通过“按市值计价”原则侵蚀其他企业的资本金,从而形成了“资产价格下跌———公允价值计价侵蚀资本———资产抛售———资产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如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由于资本金不断受到侵蚀,开始缩小贷款规模,投资者也都以现金为王,这造成了资金融通行为处于事实上停滞的风险。金融行业从来就是实体经济运行的“血脉”,血脉运转停止,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目前全球性严重的经济危机,其中失业人数飙升、社会稳定恶化……

  显然,如果说次贷是一个传染力极强的病毒,那么“按市值计价”更像是为病毒传播提供了非常快捷的传染渠道。理解了此原则在此轮金融危机传导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也就明白了会计准则改变的原因和必然性,以及这种改变给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将带来的广泛影响。正是由于金融市场迟迟不见好转,而实体经济显著恶化的情况,让美国政府和国会尤其是后者不断给FASB施压,即使有会计业代表坚守“按市值计价”的准则。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金融机构以至于整个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将受益。首先,今后一部分交易性资产和持有到期的金融资产,将不会以目前不断下跌的价格计价,对资产大幅减记的风险被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当期损益表将会变得越来越“好看”,投资者对这些机构业绩的预测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其次,规则改变通过以上的渠道发挥作用后,不仅企业因资产价格下跌和现金流枯竭的风险被大幅降低,金融机构持续的“去杠杆化”过程也有望被终止,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将使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得到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得到加强。从较长期的影响来看,会计规则转变的效果会最终传导至美国的银行信贷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这些转变连同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法案等措施,将使得美国经济恢复的时间大为提前。当然,有限度抛弃“按市值计价”的原则,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投资者的知情权为代价的。

  考虑到美国会计准则和其金融行业在全球所处的重要位置,美国改变“按市值计价”原则很可能将为全球对会计准则做出调整的行为树立一个“榜样”。虽然在本质上属于“账面游戏”,但在当前特殊背景下的这一调整,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今后的运作,同时也可能会挽救目前不断恶化的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