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刘洪 华盛顿报道
美国奥巴马政府23日公布了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计划的细节,洋洋洒洒共5页内容,最核心的就是公私资金齐上阵,由政府提供担保并融资,以此帮助银行剥离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该计划说得更简短一点,就是“奥巴马搭台,对冲基金唱戏”。
按照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样板投资方案,比如说,银行有账面价值1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要剥离,提请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来拍卖,私人机构前来投标。这其中相当的机构是对冲基金,它们实力雄厚,追逐暴利,而不良资产正是可能埋藏着黄金的一堆垃圾。
假设最高中标者报出的价格是8400万美元,FDIC为其中的6/7融资提供担保,也就是说,私人机构可获得融资7200万美元。至于剩下的1200万美元资金,则是由财政部和私人机构五五对分,各出600万美元。当然最终如果该资产获得盈利,双方也是五五分成。
算下来,私人机构只需投资1美元,即可融资12美元,竞购14美元的资产。由于政府提供了担保、融资等一条龙服务,可以说私人机构几乎是稳赚不赔——亏了有政府垫底,赚的一半归私人。另外,不良资产的价格目前相当低迷,但在挤掉其中水分后,其资产仍有相当价值。经济一旦复苏,“不良资产”转为“优质资产”,私人机构自可赚得盆满钵满。
整个剥离“不良资产”的方案设计,其实也有如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设想。杠杆,是政府出面大胆提供担保和融资;支点,则是财政部投入的750亿-1500亿美元的政府资金,而最终撬动起的,则可能是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有毒资产”被剥离,银行业就脱离危机,金融市场也可恢复稳定。对于这一大胆设想,奥巴马就颇为兴奋,说他“非常自信”该计划将取得成功。
但有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如此几乎一本万利的好事,为什么美国政府不大包大揽,干脆全部拿下呢?
这其实正说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痛处:政府手里资金有限,再从纳税人头上征集,从AIG的“奖金门”事件来看,可能会酿成严重政治危机。而且,在尊崇市场经济准则的美国,人们普遍的看法是,私人机构比政府更能经营企业,这也是为什么近来金融机构“国有化”在金融市场引起一片恐慌的原因。
奥巴马花下血本,栽下了梧桐树,但能否真引来对冲基金这样的“金凤凰”呢?应该说,吸引力还是有的。多家大型对冲基金就表示,有意愿参与这一计划。而从23日美国股市出现今年来最大暴涨看,投资者对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计划的效果还是比较乐观的。这可能也让美国财长盖特纳大舒一口气——市场这次总算给足了他面子,没像上月他宣布初步方案后,股市以暴跌坐收。
有一家对冲基金高管评价该计划是“三赢”——政府、银行、私人机构三者都赢。其实,购买“不良资产”也就类同于买股票,价格如果因此出现暴涨,自然各方皆大欢喜,双赢、三赢都有可能;但假如计划不奏效、价格继续暴跌呢,用“股神”巴菲特的话说,可就知道谁是在裸泳了,而政府势必又成为最大的输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就说,奥巴马政府不过也是在进行赌博,赌的是这些“不良资产”价格肯定会攀升,而政府实际采取的是“间接、变相的补贴购买”措施。对奥巴马政府来说,一旦该计划付诸实施,最大的期盼,可能就是资本市场必须尽快回暖,或至少不能再继续暴跌。否则,旧的“不良资产”未清理完,新的坏账又产生了。而要使“不良资产”价格不再暴跌,就必须鼓动更多私人机构、对冲基金来参与使得竞价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