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7870亿经济刺激计划终于敲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3:4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资金总额中约35%用于减税,其余用于投资

  □本报记者 高健 实习记者 杨博

  规模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刺激计划终于尘埃落定。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签署了这一计划。这也是美国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经济刺激方案具备促使美国经济反弹的能力,也需要尽快显现效果才能避免美国陷入更深程度的衰退。此外,备受争议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面临阻力。

  新政即将启动

  奥巴马整整用了10支笔才签完这份长达1100页的“史上最全面的经济救助计划”。该计划涉及款项的35%用于减税,其余部分用于政府投资。

  计划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为个人和企业减税、投资卫生保健和替代能源、投资短期内即可上马的基础设施项目,及为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援。在占总额65%的投资中,有1900多亿美元将用于支持失业救济、医疗补助、食品券,以及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其余3100多亿美元将用于建设项目,包括机场、桥梁、运河、水坝、管道、铁路、公共交通系统等。奥巴马政府预计,上述经济刺激方案将为美国挽救和创造35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一直以来,这份计划被认为是奥巴马政治生涯的巨额筹码。此前,奥巴马曾表示这项计划成功与否将是衡量他作为总统是否称职的标准。他自己对这份计划抱有信心,并称这项计划的通过完成了“继续美国梦”的基础性工作。在签字仪式前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经济刺激计划将是重振美经济的起点,并将为美国经济实现持久发展和繁荣奠定基础。

  刺激效果与衰退周期“赛跑”

  不过,奥巴马警告说,美国经济仍面临严峻挑战,该计划的敲定并不意味着当前的美国经济问题已得到解决。“我不想谎称今天标志着我们经济问题的终结,但今天的确标志着终结的开始。”

  据白宫方面此前的预计,刺激计划的资金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开始流转。该项方案的实效也不会立即显现。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表示,鉴于方案审议过程中存在分歧的“驴象”两党,在国家战略立场上始终会保持一致,因此方案在实施上的变数不大。不过,考虑到本次经济刺激方案审议和批准前后,市场反映均比较冷淡,甚至给出消极信号的情况来看,方案效果能否赶在经济衰退周期低点来临之前显现,仍然难以判断。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Robert H. Blohm)指出,方案中大量存在的对于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项目的支持,让人难以确信该方案能够“及时地刺激美国经济”,美国政府理应把更多税款用于那些能够立即起效的经济方面。

  对于美国政府迟迟未能出台有关房地产业和汽车业的具体援救措施,谭雅玲指出,上述传统行业的问题,美国政府将通过资金注入等方式来解决。而经济刺激方案未设置针对性条款,是因为传统行业已无法代表美国经济全貌,高科技和新型经济才是新型现代高端的美国经济的支撑和主导,而奥巴马经济刺激方案内容已对后者进行了相应的专门设置。

  “购买美国货”实施困难

  审议过程中一直备受争议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最终也成为经济刺激方案中诸多条款中的一项。

  谭雅玲认为,“购买美国货”条款更多的只是美国政府利用舆论制造市场氛围的一种策略,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却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她指出,尽管已步入衰退,但美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就等于在自身经济亟需提振时断绝了退路。

  卜若柏则认为,在西方各国经济陷入萧条的时期,任何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行动,都比以往更容易引发极富火药味的贸易摩擦。而这种状况目前在欧洲和拉美地区的频繁出现,已经为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发出了警告。

  媒体此前的报道似乎也印证了上述观点:本月3日,包括美国商会、通用电器、卡特彼勒和其他建筑、国防及高技术公司在内的100个企业团体和公司联名致信美参议院领导人,警告“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将损害全美工人和企业的利益,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最终导致其他国家实行类似的贸易限制措施,从而让美国出口商面临巨大风险。

  另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条款最多可为美国增加9000个工作岗位,但其可能触发的贸易战将使美国失去多达6.5万个工作岗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