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峰会前的媒体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 01:2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特派记者 朱周良华盛顿报道

  13日,华盛顿的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离20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开幕还有整整一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雨,让11月的哥伦比亚特区冬意尽显。和天气一样渐入寒冬的,还有挣扎在近30年谷底的世界经济。

  带着即将“见证历史”的兴奋,也为了提前熟悉地形,记者顶着寒风细雨前往位于华盛顿市区东部的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

  出租车上,祖籍埃塞俄比亚的司机主动跟我聊起周末的“一个什么全球会议”,再次让我感受到,即便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这次的全球金融峰会也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毕竟,美国经济目前正陷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泥沼之中,失业率则在10月份创下14年来最高的6.5%。

  不仅是美国,整个发达世界乃至全球都在经历着经济大幅降温的痛楚。经合组织13日的报告称,其30个成员国已经陷入经济衰退,2009年则可能继续萎缩0.3%。而世行本周也将全球经济明年增长预期降至仅为1%。

  和在华盛顿的其他许多博物馆一样,建筑博物馆全天候免费对游客开放。不过,最近几天,这里的大门却始终紧密,因为两天后,一场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会议就将在这座建于19世纪80年代的古老建筑举行。

  在博物馆三面的主要出口处,都搭建起了巨大的白色帐篷,工作人员正忙着往里面搬运和摆放桌椅和其他设备。而运送设施和现场施工的各式车辆也在来往穿梭。

  不过,更令我感兴趣的是,尽管峰会还要一天后才举行,不少媒体却早早前来“探班”,而且都扛着“家伙”,不是简单看看就走。

  在博物馆正门对面,一家俄罗斯电视台的摄像和主持人正忙着录制节目;没走几步,听到一家日本电视台的主持人在对着镜头练习读稿;走到博物馆的另一侧,一位女主播冒雨撑着伞在录影,听口音应该是欧洲人。

  还有一些和我一样拿着相机拍照的,有一位外国记者老兄,一个人背了好几个相机,把会场前前后后拍了个遍。

  各国媒体对本次会议如此重视,也在情理之中。自上世纪4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以来,还从未举行过这么高规格的专题经济峰会。此次参会的G20国家,代表了全球经济总量的近90%。与此同时,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当前的危急状况,也使得大家对这一“危机会议”期望甚高。

  回到宾馆,各大电视台一直在不停滚动播放与峰会相关的新闻报道,“峰会”成为近期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不过,相比公众和媒体,多数专家学者似乎对本次会议并不抱太大希望。

  美国前财长约翰·泰勒当天晚上在电视采访中的一席话颇具代表性:这是一次在重要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但各国存在分歧是必然的,而坐下来讨论也是非常必要的。

  或许,对于这样一次会议,我们应该更为耐心和现实一点,就像美国总统布什当天在华尔街演讲时说的那样:这只是一系列类似会议的开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