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联储救助的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09: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蒋云翔 王露

  实际上,美联储出面救助贝尔斯登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华尔街日报》更是打出了《越俎代庖的美联储》的大标题,认为美联储在这次救助中扮演了不应该扮演的角色。

  此前,美联储一贯的立场是只救信贷机构,贝尔斯登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证券交易商。

  而美国证监会一贯的立场是只要充分及时准确揭露了市场本来面貌,他就起到了监管作用,其他的事让市场自己解决。

  此次危机中,“市场短暂休克状态下,监管机关干预的手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验,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及董事总经理方方如此认为。“而美联储大手笔进行市场干预,效果如何,有待于历史评说。”

  而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欧表示,实际上,美联储的救助行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90年代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以及次贷危机三个阶段的变迁。

  在储贷危机中,陷入危机的基本上都是银行信贷机构。美国国会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RTC)来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

  美联储,包括美国政府则动用大量的财政资金直接救助濒临破产信贷机构,因为储户的钱是不能损失的。美联储在那个时候仍然界定为只救助信贷机构,非信贷机构由于不涉及储户的利益,由市场自生自灭。

  由此美国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创新,即要求银行尽可能地降低所持有的资产潜在的风险,尤其在房贷资产不能拿这么多。

  在储贷危机之前,美国银行系统大概持有70%以上房地产,大概到了1993年的时候,美国银行系统持有房贷比例大概在30%左右,到今天还在30%。随之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应运而生。华尔街银行家们通过各种创新金融工具,帮助银行把他资产负债表中这一类资产打包卖出去,这就形成了今天的证券化市场和后来的次贷市场。

  而到LTCM发生危机时,LTCM实际上不是银行,而是一家大型对冲基金。但当LTCM危机爆发时,美联储不得不出面协调,使得各个债权人组成一个债权重组的委员会。因为美联储发现LTCM不能出事,一出事后面银行就跟着玩完了,所以格林斯潘果断出手了。

  而贝尔斯登是一个清算机构,如果任由一个有清算职能非银行金融机构出现破产,对市场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不得不通过美联储的会员摩根大通,贷款给贝尔斯登,最后将贝尔斯登收购了。

  王欧认为,现代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金融机构越来越大,金融机构涉及的业务越来越多,“很难区别什么是信贷业务,什么是非信贷业务,什么是信贷机构,什么是非银行机构,大家做的业务越来越向中间取齐。”

  因此,不仅应该思考中央银行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也应该思考证券监管者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更要考虑证券监管者是否需要更多的引入银行监管中的审慎性原则,来对目前这样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日常监管。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