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FBI调查美最大抵押贷款机构 怀疑存在证券欺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1:51  21世纪经济报道

  怀疑在次按危机中存在证券欺诈行为

  本报记者 方会磊

  美国东部时间3月8日,《纽约时报》援引匿名政府官员消息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正在就全国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oration.NYSE:CFC)在次按危机中可能存在的证券欺诈行为展开调查。

  FBI怀疑全国金融公司职员在证券信息披露中对公司金融状况和贷款偿付能力“表述不正确”。但由于目前调查仍处于初步阶段,全国金融公司是否会面临指控目前仍不明朗。

  由于消息披露之日正值周末,因此尚还不知道这将对CFC的股价造成影响的程度。但自去年次按危机以来,CFC股价一路下挫。美国东部时间3月7日,CFC股价报收于5.07美元,较一年前3月9日的36.1美元整整跌去了86%。

  这也是继对14家公司展开调查之后,FBI对于麻烦缠身的抵押行业进行的更广范围的检视。而纳入FBI调查范围的内容包括,可能存在的会计欺诈、内部人交易或者其他违规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将贷款出借给受次债危机影响的借款人环节。

  《纽约时报》报道称,FBI新闻发言人Richard Kolko拒绝就调查一事进行确认,而CFC新闻发言人苏姗·马丁(Susan Martin)也表示,对于此类调查毫不知情。

  作为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由安吉罗·莫兹罗(Angelo R. Mozilo)和David Loeb于1969年发起成立,前者为公司现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经过40年的发展,CFC目前拥有5.06万名雇员、900家办事机构以及逾2000亿美元的总资产。而在2000年开始兴起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CFC的住房贷款增长量也无人可以匹敌。

  然而泡沫年代的高速增长,在泡沫破灭之际将难免付出惨重代价。受次按危机影响,流动性告急的CFC早在2007年8月即向美国银行筹措资金。当时,美国银行以20亿美元认购CFC可转换优先股,每年股息为7.25%,若转换为普通股,美国银行对CFC的持股比例将达到16%~17%。

  但随着次按危机的深度恶化,CFC的表现越发糟糕。2007年第四季度,CFC报亏4.2亿美元;而截至2007年12月31日,CFC的900万抵押贷款中有6.96%未能偿还贷款,较2006年12月的5.02%有所上升。其中大约有1.04%、93961例贷款可能丧失抵押品赎回权。

  无奈之下,2008年1月,美国银行正式宣布以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CFC。这笔交易将在今年三季度最终完成,并购交易完成后,美国银行成为美国第一大抵押贷款机构,其发放或提供贴息的抵押贷款最终可能占到全美抵押贷款总量的1/4以上。

  但逆转的市场让CFC的贷款违约率不断上升,这意味着美国银行的并购交易不断面临缩水的危险。于是,在宣布交易的同时,CFC也表示将通过调整贷款条件,制定长期还款计划和其他措施来处理越来越多的违约案件。但此后违约数量仍在急速上升,CFC本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发放的284.2亿美元变息抵押贷款违约率年比攀升逾9倍,从上一年的0.6%升至5.4%。

  而这次遭遇调查事件,也使得CFC的声誉更加蒙羞,此前,于CFC不合理的高管薪酬备受公众苛责。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安吉罗·莫兹罗2006年通过行使股票期权拿到了1.19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他270万美元的薪水、1960万美元的奖金以及其他各种收入。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安吉罗·莫兹罗会从全国金融公司风雨飘摇的2007年获得多少收入,但在美国银行1月宣布收购CFC之后,作为公司发起人,安吉罗·莫兹罗就获得了1.15亿美元的股权转让收入。按照当初的并购协议,美国银行完成交易后,安吉罗·莫兹罗将有望获得3750万美元的卸任金,但在美国会议员的强烈抨击下,安吉罗·莫兹罗放弃这部分收入。

  事实上,2007年春天,次按危机爆发初期FBI即对对于上述公司的展开调查,目前卷入“调查门”的公司遍布金融行业,包括抵押贷款机构、贷款经纪人以及将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化产品的华尔街银行机构。

  此次调查,FBI将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展开合作,后者将主要负责调查次级债贷款是如何打包设计以及由这些贷款支持的证券产品如何进行估值的。目前已有若干州的检察官开始着手进行调查。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