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近日,东海证券成功登陆新三板,再次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金融企业陆续挂牌新三板无疑为低迷的市场提振了信心。

  不过,自4月底以来的深幅调整已经令新三板持续遇冷,三板做市指数从4月14日的最高2673点下跌至7月初的最低1103点,跌幅达58.73%,随后企稳,但是成交量持续萎缩。一些此前曾于行情高点发起定向增发的企业股价已跌破定增价,出现大面积破发。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三板市场不断扩容与大面积的破发,短期出现畸形现象。能否走出困境,市场各方都在等待相关制度的落地,如果市场持续低迷,不排除会倒逼政策的提速。

  破发潮涌

  来自方正证券的统计表明,截至7月20日晚间,今年1月1日以来新三板挂牌企业共完成799次定向增发,4月上旬至今,新三板调整时间长达三个多月,其中有84家挂牌企业7月20日收盘股价已经跌破最近一次的定增价格。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三板市场近3个多月的调整,个股股价的下跌,交易量的萎缩,使流动性功能几乎丧失,而大面积破发是一种现象,其背后反应是融资功能的丧失。新三板本是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而现在则出现了畸形状态。

  在诸海滨看来,新三板的定增破发值得高度关注。他指出,定增破发一方面原因在于市场大幅波动,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于企业对定增的心理价位仍过高,例如7月定增预案发行平均PE维持在37倍。市场短期看,低迷的状态要持续一段时间,破发现象未来将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对于企业而言,未来要么取消定向增发,要么降低增发价格。

  对此,格上理财研究员王萌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以来,新三板大多数挂牌企业普遍资质一般,价格波动较大,且很多政策红利未有推出迹象,出现破发潮也在情理之中。

  王萌萌表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投资于新三板的私募基金陆续发行,像景林、鼎锋等大型私募机构均募集了足够的资金投资新三板,现阶段新三板体量不大,现存规模足够投资,一些新三板投资基金发行放缓是正常现象。

  成长的烦恼

  曾经轰轰烈烈的新三板挂牌数量屡创新高,先是成功超越沪深两市家数,随后总量突破3000家,但是成交量极度萎缩,流动性陷入困境。

  7月30日,挂牌公司达3018家,总股本1525.67亿股,其中无限售股本566.87亿股,总市值达13086.38亿元。27日的成交量为2.8亿,28日则相对高一些,为4.1亿。

  齐鲁证券发布报告指出,新三板短期内回暖迹象尚未显现。一方面是挂牌公司数量与定增规模不断增加,地方性银行也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另外一方面是新三板流动性日益枯竭,流动性困局已经显现,而各方资本投资开始谨慎,翘首以待股转系统后续政策落地。

  “做市商制度现在出现了问题,一些此前协议转让的公司每天的成交量还数一数二,现在转成做市商后,成交量明显降了下来。”一位大型券商的业务人员如是说,未来的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该人士直言:对于投资者门槛的问题,能否突破,还要看管理层的考虑,毕竟此前一直在强调,新三板公司参差不齐,风险较大,专业机构的主力军与高门槛的设立都是与风险匹配的制度设计。“在目前主板市场遭遇暴跌之时,不排除会倒逼新三板制度的提速与改革。”

  诸海滨则直言:目前的新三板只重视数量,市场整体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在挂牌公司大规模增加之际,应释放进场的资金,包括公募基金和合格的境外投资者,还有一些自然人投资者。可以降低投资者的准入门槛,目前500万的门槛确实有些高,如果将需求扩大,市场的流动性会增加很多。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监事长邓映翎7月初表示,新三板未来将做分层设计,今年年底将会推出成长板,未来还会推出优选板,新三板的分层设计思路核心就是提供流动性。

  在邓映翎看来,新三板市场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除了企业融资没有要求之外,今年年底还试点允许挂牌企业转到创业板。挂牌企业如果在新三板孵化成长,达到了成熟企业的要求,更多的流动性可以转到创业板。

  在王萌萌看来,新三板指数虽然近期走势低迷,但新三板的市场定位、政策红利、市场分层等将要推出的各种制度,均表明新三板未来的投资价值。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