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飞
继上周接受《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专访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两会期间再次对媒体表达了证监会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其中关于场外市场的表述有新看点:场外市场肯定会推出,中关村的试点一直没有停止,一直在运行和积累经验。但他表示,场外市场建设相关实施方案的推出时间尚未确定。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昨天也从券商相关部门人士处得到证实,证券业协会仍然在推进“新三板”的建设,该市场可能将成为统一的场外市场中层次相对较高的一部分。此前,关于场外市场发展模式与新三板的定位问题,业内从年初以来一直存在较大的疑问。
场外市场思路仍待明确
在尚福林主政时期,证监会希望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股份代办转让(即“新三板”)的基础上扩容,发展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但是这一政策在去年年底发生变化。先是去年9、10月间“新三板”扩容方案没有获得国务院通过,接着是今年1月新任主席郭树清在年度工作会议中没有提及“新三板”,转而表示要在地方柜台市场基础上,发展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
按照老的思路,新三板扩容是通过把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代办股份转让推广到全国其他50多个科技园区;同时,在北京新建一个专门服务新三板的交易所。这种模式显然是建立全国性场外市场的较为简便和直接的方式,但却把全国各地其他同样开展股份流转服务的柜台市场排除在外。
学界不乏对该扩容模式的批评,如中国政法大学(微博)教授刘纪鹏(微博)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各地发展了200多个产权交易中心,这些产权中心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在进行股权转让业务,不应该一棍子都打死,而应该借着新三板的开通结束中国产权交易中心无序发展的现状,以此进行整合,把中央和地方的力量汇集起来。
这些新的变化,加上业界一直以来的讨论,让人们联想到证监会在发展场外市场时可能会考虑兼顾各地已经存在的柜台市场,特别是上海、重庆和天津的地方股权交易中心。
随着上个月沪版OTC——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首批19家企业挂牌,上海、天津、重庆三大区域OTC从此三足鼎立,市场对于“以地方柜台市场为基础发展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寄予厚望。但是,证监系统的思路或许与市场期望并不完全一致,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证券公司作为推荐会员参与上海股交中心的工作突然生变。
本报记者曾对此事进行独家报道。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仪式前夜,推荐了不少挂牌企业的多家券商却突然从推荐会员名单中消失,相关企业也转交给了其他投资机构。
当时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证券业协会组织多家有地方代表性的券商讨论后,得出意见是由券商主导各自所在地的场外市场,将来再形成统一的报价系统。这一模式还是在证监会的直接监管之下,将地方金融办和区域性的股交中心排除在外。
即便郭树清对新三板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但场外市场的发展模式却仍然有待明确。
高收益债将是机构主导市场
郭树清在出席两会期间还对其他证券市场焦点问题作了回应。他表示,高收益债实际上应该叫做中小企业私募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发行办法、投资者准入条件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发行高收益债要施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他表示,等中小企业私募债有关办法发布后,今年上半年可能先进行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高收益债将是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因为普通投资者没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
李剑阁进一步指出,高收益债不适宜另外搞一套风险补偿机制,或者是对投资者损失的保护机制。因为高收益本身就是对风险的补偿,如果出于良好的愿望进行行政性的保护,反而不利于市场形成自身的风险防范机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