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9日21:30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19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带伞的时候不下雨,下雨的时候伞没带,这大概是所有生活在南方城市的人们都经历过的暴击,而且绝对不止一次。面对着南方经常阴晴不定、突降暴雨的天气,就连天气预报君都时常在微博上“抱怨”老天总是陷他们于不义。而到了夏季,上班时晴空万里,下班时大雨淋漓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每每此时,朋友圈里总有这么一种呐喊——为何还没有共享雨伞!

在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哪里有共享的需求,哪里就有共享的项目。这不,共享雨伞真的就出现了。就在最近,深圳街头悄悄出现了共享雨伞的身影,他们有些被随意地放在马路栏杆上,有些则堆放在专用的雨伞筒里。和共享单车一样,想用,只要下载App获取密码就能取走使用,合上伞柄就算完成归还。小伙伴们再也不用整天背着雨伞到处跑了。

不过,根据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了解,目前共享雨伞行业内已经入局的企业数量并不多,而且暂时还未有资本宣布已经布局该领域。相比较现在已经火得不像话的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而言,有机构表示,共享雨伞或许并不是一个适合做大的行业……

共享雨伞来深圳了

17日起,有深圳市民陆续发现,在北大医院、香蜜湖地铁站等地的附近栏杆上出现了一些挂着的雨伞。这些雨伞有着七彩的颜色,上面还有二维码和密码锁。

放置在香蜜湖地铁站附近的e伞

为了一探究竟,今天下午,记者骑着共享单车踏上了寻找共享雨伞的道路。最终,在蒙蒙细雨的伴随下,记者在香蜜湖地铁站附近终于找到了共享雨伞的身影。与微博上流传的挂在栏杆不同,在这里的共享雨伞都安静地躺在一个专用的筒内。记者下载了“e伞共享”App进行体验,要使用这把雨伞,首先要通过实名注册、交纳押金和充值才能完成注册流程,之后再输入雨伞上的编号获取密码,之后在智能锁上输入密码即可打开。目前最低充值9元起,充值满19元起就有5元至100元不等的充值赠送。

放置在香蜜湖地铁站附近的e伞

在伴随阵雨的下午,共享雨伞正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当记者正在端详这个雨伞的特别之处时,正好有两位学生和一位附近的上班族过来取用。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e伞共享”跟ofo小黄车差异不大,甚至连锁都差不多,合上伞柄就结束计费,然后找个可以挂伞的地方挂上就行了,甚至带回家也可以。

 

有市民扫码使用e伞

“我们16号晚上、17号凌晨开始在深圳市内投放,目前在全深圳已经投放了将近4000把雨伞,已经有1.2万用户注册使用了。”今天下午,记者联系到了这些雨伞的投放者——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他告诉记者,e伞的开发和运营成本达到90元一把,但目前收取的押金仅需19元,租金为0.5元每半小时。而接下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加大在深圳的投放力度,力争在深圳街头的投放比例是常住人口的10:1左右,计划总计在深圳投放数量为180万把左右。而除了深圳,e伞还计划在长三角、珠三角、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布局,到年底全国计划投放3000万把伞。想象一下,以后出门,可能马路上的栏杆挂满了满满的雨伞,好像可以取代有些城市在栏杆上放点盆栽的装饰作用了……

据赵书平介绍,未来e伞的投放地点将不限于街头,还将广泛投放在的士、专车甚至共享单车上。据其透露,目前已经有一些比较小的共享单车平台希望能够跟其合作,计划在共享单车上装专门的伞托,置放这种雨伞。

目前仍未有资本布局

对于所有共享经济而言,使用者的道德风险常常是被外界讨论的一个焦点。对于雨伞可能被破坏甚至占为己用这一点,赵书平并不担心。在维护方面,赵书平介绍,他们组建了一支天使送伞团队,负责雨伞的投放以及回收。如果遇上大雨,碰上不会使用的小学生和老人,还会启动免费开锁功能,给其免费试用。“我们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便利才做这件事情的,也希望使用者能将雨伞带回家,我们的伞是自带密码,知道密码的话,家人之间可以共享。”

e伞上的智能锁,与ofo小黄车的很相似

记者了解到,做传统服装行业出身的赵书平,目前雨伞的核心部位由自己工厂制造,整伞则由工厂开模并自行组装。e伞的生产和运营公司为深圳市一伞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后的全资控股公司则是深圳四野之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赵书平在两年前自己创办的一个公司。而为了做这个项目,目前他已经投入了1000万的自有资金,暂未有其他资本介入。“如果以后有合适的团队和资本的话会考虑融资,但一定会认真考虑和考察对方,而且如果融资数额不大的话,对我来说意义也不大。”

e伞的样貌

实际上,共享雨伞的概念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国内外很早就已经有人尝试。前几年在大学、地铁很流行的漂流伞的概念,就是一种共享雨伞。但由于没有引入互联网的因子,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伞就不见了,所以并不成功。而在移动互联网掀起的这一波共享经济热潮当中,共享雨伞似乎正在尝试“卷土重来”。目前,国内共享雨伞上动作比较大的企业,除了上述新进的e伞,还有早前的魔力伞、OTO共享雨伞和JJ伞。

从另外三家企业目前的进展来看,魔力伞以广州为试点,在广州地铁站站厅设置“魔力伞”共享雨伞终端机器,目前在广州地铁全线投入雨伞6.8万把,计划进军上海;OTO共享雨伞计划今年6月在上海投放首批雨伞;而JJ伞则是低调投放,据说已经和200多家商家签约。尽管OTO共享雨伞负责人曾在3月份宣布投放计划时表示,已经有国内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表示有意通过投资持股等方式与其共同开发共享雨伞市场,但是目前市场上仍未有一家共享雨伞企业宣布自己获得融资的消息,魔力伞也仍在进行天使轮融资中。

使用频率不高或限制其发展

在一些细分领域,具有闲置资源也有消费者非常普遍的需求存在,此前未被发掘。而资本市场需要有能快速复制、快速增长的项目,具有高频次、普遍需求的共享经济项目,很容易获得资本青睐,这样发展就极为迅速,且加上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宣传,很容易影响深远;而在当前传统制造业发展相对低迷阶段,需要有新的增长点和改革,如果共享经济和传统的制造业相结合,则很容易产生非常特别的化学反应。

在Airbnb、Uber、滴滴等早期共享经济项目相继成为独角兽后,去年掀起的共享单车截至今年4月已经获得超过9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而共享充电宝在短短40天内就获得近12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可以说,共享经济自诞生之日起就自带热搜体质,最近甚至连共享篮球项目“猪了个球”也都宣布完成了千万级的Pre-A轮融资。那么,同为共享经济家族成员之一的共享雨伞,是否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发的风口?

能图资本创始人、总裁熊芬表示,虽然他们还没有看过共享雨伞项目,但是共享经济项目已经看过不少。共享雨伞要符合他们的投资标准,首先需要具备几个要素:1、使用频率是否高?2、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是大需求还是小需求?3、竞争门槛高不高。

她认为,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确实解决了资源闲置、解决了消费者出行问题,而且消费者的需求频率是比较高的,客观存在的。因此,共享雨伞能否成功,也是要取决于它的消费者是否普遍客观大量存在、消费频次是否高?还有,就是进入门槛和速度问题。雨伞的门槛比单车、汽车应该都要低,但使用的频率如从天气来看,毕竟不如单车、汽车这块高。另外,雨伞的成本即消费者借用成本应该远低于交通工具,作为创业者,如何最终实现收入和盈利,是最为重要的。

道格资本总裁刘辉则主要考虑到共享雨伞的使用频率问题。他指出,从共享雨伞的角度出发,其使用场景通常是下雨天,而且还是自己没有带伞的情况下才会想到。总的来说,下雨天数是有限的,还要忘记带伞的时间更是有限的,因此共享雨伞可能不是一个高频行业。而如果不是高频行业,那么客单价必须要足够高,而雨伞的租赁价格绝对不可能太高。从这个角度出发,共享雨伞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别适用能做大的市场和行业。

但他没有排除机构投资共享雨伞的可能性。他指出,共享单车甚至共享充电宝之所以能够火,其背后的意义在于这些企业后面带来的大量人机互动的数据和经验值的累积,这能给未来互联网行业和To C端的线下场景的结合产生巨大的想象空间。“除非有投资人认为共享雨伞能在人机交互上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线下流量,但就我的判断,雨伞目前来看比较困难。如果投资的话,应该会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这样的估值一般不会太高,适合稳健性投资和对投资回报要求不太高的长线投资机构。”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