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穆迪发布的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称,随着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等监管力度的加强,2017年第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增速放缓更加明显,中小银行与影子银行体系的相互关联性继续加大,资金结构的脆弱性风险可能会提高。

  报告认为,当前市场的流动性趋紧,反映了监管机构加大对杠杆率增长的控制力度以及对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担忧,同时可能加大银行间市场上小型银行和其他非银行借款人的流动性压力,导致小型银行复杂且不透明的资金结构所固有的风险成为现实。

  理财产品增速放缓

  报告显示,2016年影子银行资产增长21%,规模达64.5万亿,其中理财产品对接资产增长最为迅速,2016年底占影子银行融资余额的47%,较2012年底高出21个百分点。

  虽然受理财产品对接资产的推动,影子银行活动增速仍然较快,但与2015年30%的增长率相比已有所放缓。银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银行发行或分销的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9.1万亿元,增速从2016年6月的41.9%降至18.6%。

  不过,穆迪助理分析师徐晶表示,中国监管机构剑指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并意图通过一系列新的监管指引予以解决,同时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有迹象表明控制金融体系杠杆率的监管措施产生了意外后果,例如此前已受到监管控制的“核心”影子银行活动近期复苏势头强劲。

  风险蔓延可能性提高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大型国有银行占金融体系的比重大幅降降,中小银行资产增速超过大型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比重上升,中小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越发增大。

  从负债端方面看,报告称,中小银行通常更依赖批发融资,虽然各类批发融资3月份降至34.9%,但仍高于去年34.1%的平均水平。这种依赖性提高了银行间市场的关联性和蔓延风险,造成流动性收紧的意外冲击会更容易在金融体系中传导,高度依赖于信心敏感型批发资金的银行将面临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抽离的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流动性收缩的连锁反应。

  中小银行在投资端与非银机构的关联性也日益紧密。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占其资产的19%,占比趋于平缓,但中小区域性银行的应收款项类投资更为积极。该项投资的增加提高了常规银行与影子银行体系之间的关联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称,保险业也是影子银行资金来源之一。自2012年允许投资资产的限制放宽以来,保险公司将资产配置向“其他投资”和权益类投资倾斜。“其他投资”主要包括项目债务计划以及资管产品、信托计划和其他另类投资工具等广泛的影子银行产品。对这些流动性较低的投资敞口上升导致保险公司的流动性减弱,复杂的产品结构加大了潜在信用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实习记者 王君晖

责任编辑:李兀 SF05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