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5日11:53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3月05日讯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GDP目标下调到6.5%左右,CPI目标维持3%左右,M2目标下调至12%左右,财政赤字率维持3%。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此次GDP目标下调至6.5%,与市场的普遍预期一致,GDP目标下调至6.5%,不代表政府认为2017年GDP增速将低于2016年,6.5%是“底线”而不是“中枢”。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在GDP目标之后,加上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这表明2017年的实际上的GDP目标显然是要高于6.5%的,即6.5%是“底线”概念而不是“中枢”概念,与市场认为“中国经济要继续下行,所以下调GDP目标”有本质区别。

  此次GDP目标下调,是GDP目标的首次“主动下调”,与2012-2016年的“被动下调”有根本性区别。2012年-2016年的GDP下调是由于GDP增速下台阶、导致政府目标被动下调,而此次下调则更像2005-2011年的“GDP政府目标8%,但实现的GDP增速平均值为11%”。2017年GDP大概率在6.7-6.8%左右。GDP目标下调,也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开了空间,避免出现被GDP目标束手束脚的局面。

  预计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处置“僵尸企业”的力度可能超过市场预期,这可能会带来信用债投资“国企信仰”的彻底改变。预计2018-2020年GDP目标都将是6.5%左右,GDP目标也将呈现L型的特点,2017年是GDP目标L型拐点。

  2017年将GDP目标一步下调到位,2020年之前GDP目标不会再下调,从这个角度更容易理解,GDP目标6.5%是底线概念。政府对于财政政策的定调依然是“积极财政政策”,从总量上来看,财政政策的力度不会进一步增强,这也是财政赤字率仍然维持3%、没有进一步上调的原因。此次的财政政策更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即在经济确实已经出现好转的条件下,降低对于总需求的刺激,加大对于总供给的改革力度,这将释放未来中国经济更大的增长潜力。表明政府确实吸取了“四万亿”的经验教训,避免财政刺激过度导致更大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稳健中性”基调,在“稳健”的基础上加上“中性”二字,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定调一致,“稳健中性”的实质内涵是:“不再稳健略偏宽松”。

  正如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言,在2014-2016年,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是“稳健”,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常常是“稳健略偏宽松”,既有稳增长的原因,也有“股灾”的原因,而在经济平稳、股市正常化之后,央行有必要退出“稳健略偏宽松”政策。M2目标下调至12%,符合“去杠杆”的需要,有助于环节M2/GDP快速上行的趋势;CPI目标维持3%,“滞胀论”仍是杞人忧天。对于20117年中国市场,长期看好中国股市健康牛。股市的表现更多地还是看企业的基本面情况,中国经济企稳态势明显,且更加重视提高制造业质量、降低企业成本持续利好企业盈利持续改善带来的股市“健康牛”,尤其是大盘蓝筹股、行业龙头股将是良好的投资机会。关于外汇市场,2017年将出现汇率拐点。

  从基本面、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产价格泡沫程度对比来看,2017年均有利于人民币升值,维持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拐点的判断不变。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