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7日15:45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吃饭行情”:吃“肉”喝“粥”都是吃

  ■上海 陈奇

  近日,进入股市不久的股友小闻看到创业板风风火火,行情火爆,而自己手中的大盘蓝筹股却纹丝不动,实在是耐不住了,就割了手中的大盘蓝筹股“肉”,追了一个被股评家竭力推荐的创业板“金”。不料,抛售两天以后,大盘蓝筹股开始启动,小闻扔掉的这只股票也突然发力涨停,而买进的那只创业板股票却出现了回调。小闻懊丧地问我:“怎么办?听说社保基金即将进入股市,以后就是大盘蓝筹股的行情了,我是不是再换回来?”

  小闻的朝三暮四,在股市投资中被大家称为吃了正反二记耳光。如果投资者连续被如此打击,相信心态肯定会变坏的。

  眼下,“吃饭行情”基本上已经被市场普遍认可了。现在的问题是,在这波“吃饭行情”中,到底哪里有“肉”,哪里只有“粥”?到底是以吃到“肉”为目标,还是心态平衡,有什么吃什么?

  笔者当时对小闻的建议是:“再也不要朝三暮四了,你就拿住手中的股票,等到有机会赚钱了就先入袋为安吧。”果然,这几天创业板又开始成为市场的主角了,小闻这次终于吃到点“肉肉”了。

  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到,这一波“吃饭行情”是借英国脱欧、美联储加息以及A股纳入MSCI几大靴子落地的刺激下出现的。但从整个经济环境看,中国经济仍然呈L型,供给侧改革结果会怎么样,英国脱欧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等等一系列影响股市的因素仍然不确定。由此可见,此次“吃饭行情”只能是夹缝里的机会,走钢丝的行情。三季度的“吃饭行情”究竟会走到什么时候和什么点位,这些都很难预料。别看现在的日头当空照,说不定明天就是一场狂风暴雨。所以,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要吃到“肉”其实并不容易,我觉得,在“吃饭行情”中,最明智的策略还是多看少动,不要老是惦念着吃“肉”,能吃到什么就吃什么,哪怕是喝点“粥”也是应该可以满足的。关键是不要让已经在锅里的“肉”或者“粥”飞掉,弄得辛辛苦苦白忙乎一场。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