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5日23:03 经济导报

  期货调控:应该出手 但勿过头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最近多位钢材现货人士担心,期货市场“冷却”会影响套保效果。他们建议政府不要过分限制期货市场流动性。这个建议值得认真对待。

  今年以来,以钢铁、煤炭等黑色系为代表的商品期货一度快速反弹,一时间,关于期货市场“游资炒作”的声音不胫而走。期货市场火热情绪引发了相关市场管理机构的关注,三大期货交易所在过去的半个多月内,通过提高交易保证金和手续费等办法,抑制期货市场过分投机。

  管理层担心的是,如果期货市场过分火爆,不仅会扭曲商品价格,而且会吸引巨量资金参与炒作。未来一旦期货暴跌,会对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破坏,并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201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暴跌,就与股指期货的推波助澜有莫大的关系,最终造成新股发行暂停和社会财富巨量蒸发。当时甚至出现“关了期货”的极端声音。

  因此,管理层面对期货市场过热果断出手,无疑是稳健和负责任的。

  但“事无善恶,过则为灾”。如果对期货市场“镇压”过甚,造成期货交易清淡,就会制约现货企业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操作,并妨碍“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因此,如何拿捏好对期货市场调控的“度”,至关重要。

  首先要对黑色系期货大涨的原因有比较客观冷静的认识。我们认为大的原因有三方面:包括供给侧改革减少了现货供应;稳增长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提升了现货需求;低利率下资金寻求更好的增值途径等。其中低利率下的热钱冲击不容小视,春节以后分别出现了房价暴涨、肉价暴涨,目前的期货暴涨可以看成其第三波冲击。因此,黑色系等大宗商品期货的火爆并非游资炒作等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有其合乎情理的逻辑。

  现货方面,去年10月份许多钢厂都处于持续亏损、低库存状态。其后,房地产政策调整和降息对房地产销售产生了较大推动,加快了开发商的资金回笼,今年以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出现了大幅增长。另外,政府降低了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对汽车消费产生了比较明显的促进。房地产、基建用钢需求叠加汽车对热卷的需求等,使钢厂措手不及,钢材价格因此快速反弹。

  今年以来钢材现货价格从1700元-1800元/吨上涨到2700元-2800元/吨,行情如此带有趋势性,资金怎么会不介入?不热捧才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在期交所实施抑制过度投机措施的背景下,黑色系期货品种成交量较前期大幅回落。昨天(5日)黑色系延续弱势,截至收盘,铁矿石大跌5.28%,螺纹钢下跌4.07%,橡胶下跌3.63%,热卷跌3.23%,焦炭跌2.98%,焦煤跌2.42%。目前看,期市调控效果十分明显。但也由此带来另一个问题:如果期货从此跌跌不休,是不是又要加温?如此一来,真是“涨也忧,跌也忧,然则何时而乐也?”

  市场人士认为,在商品期货市场前期的火热场面下,期交所出手调控是必要的。但如果长时间维持高手续费,增加交易成本,会使很多散户和机构退避三舍,从而影响期货的活跃度。而近期黑色系期货品种价格的剧烈波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企的套保效果。

  那么政府能做些什么?

  除了在市场极端走势和有证据表明确有大资金操纵市场情况下,可以适时出手干预,政府应该做的就是保证信息透明,维护公正、公开和公平的市场秩序,仅此而已。价格问题交由市场充分博弈,如此才能实现期货的两大基本功能(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塌不了天。

责任编辑:赵文伟 SF182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