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3日11:40 一财网

  3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京津冀一体化分论坛上,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天津市副市长赵海山、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军扩展开热烈的讨论。

  针对主持人抛出的京津冀一体化会不会北京独赢的提问,李士祥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前提是三地协同发展和共赢。

  北京产业转移利好津冀

  李士祥用一批数据来支撑这一观点。他表示,从2014年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后至今,北京已经向河北输出6300个产业项目,向天津输出836个项目。同时北京向外输出技术合同3600个,相当于1200亿元。这些输出的产业主要是不符合北京作为首都定位的产业。

  针对这些输出的产业是不是一些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的问题,来自河北的张杰辉回应称不是。

  张杰辉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户河北的沧州,该厂已于2015年4月3日动工,项目整车年产能为30万台,发动机产能为20万台,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今年6月份第一辆现代汽车将会下线,今年10月份整个项目就会基本建成、实现量产。另外,张杰辉称,河北和北京携手举办2022年冬奥会,也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这不仅转移和疏解了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同时也把冰雪运动扩展到整个华北地区,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是受益的。

  赵海山表示,天津在一体化中可能承接北京的创新创意资源,这对天津后续发展形成支撑,因此京津冀是三方共赢的。

  河北加快产业转型

  张军扩认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和河北发展问题,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需要同时解决,其中河北的发展问题更难。

  谈到河北未来的发展,张杰辉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要补短板。中央给河北的定位是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区,现代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生态环境的支撑区和全国商贸物流的基地,这“三区一基地”就是未来河北需要补的短板。

  对于社会最为关心的河北去产能问题,张杰辉表示,河北现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如何实现去产能。河北去产能的任务现在主要集中在钢铁去产能上。

  “我们铁的产能已经去了3391万吨,钢的产能已经去了4106万吨,我过去在东北鞍山工作,相当于两个鞍钢被我们去掉了,这个力度是可想而知。在去产能的任务完成之后,我们要按照‘三区一基地’这样一个定位发展我们的产业,发展我们的商贸物流,搞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支撑,为首都做更好的服务。”张杰辉称。

  张杰辉表示,去产能的过程会出现一部分人减员转岗,预计减员转岗的人数将在20万人以上,但河北会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去产能中,这些企业里面没有一个企业是出现整个企业被消灭的状况,95%以上的企业只是去一部分产能,减员转岗的这些人可以内部转岗。其次,政府对去产能造成失业问题有预案,会有相应的安排,转移就业的机会还是比较多,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一些小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张军扩建议,河北发展需要培养自己的增长极,可以将石家庄作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极来培养,带动河北南部地区的发展。另外,他也建议中央加大对河北支持力度,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三地交通、环保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中交通先行。三地高官都相继介绍了三地交通互联互通情况。

  比如,赵海山表示,来往北京天津两地高铁只需半小时,而且十到十五分钟就有一趟,这改变了人们对两地的距离观。

  他介绍了天津“两通两建”,“两通”第一个“通”是原来的高铁站天津站现在延伸到了滨海新区。另外一个“通”是天津和保定的高铁去年贯通,天津到保定只需40分钟,这使得天津成了区域的交通枢纽之一,缓解了北京铁路交通压力。另外,天津正在新建天津和北京的第二条城际铁路和天津到秦皇岛的高铁。

  环保也是三地高官最为关心的问题,他们分别介绍了当地治霾计划。

  赵海山称,天津面临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双重任务,在大气治理上,天津采取“五四三”政策方针。首先是五控,即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上项目,要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四个手段,实现“管理上无死角、监测点上没有盲区、监管监控没有空白”的三大成果。

  据赵海山介绍,去年一年天津大气优良天数增加了45天,PM2.5的浓度降低了15.7,治理效果非常明显。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