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9日13:20 一财网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之一;“十三五”规划纲要亦指出,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对此,在3月19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既然中央、国务院都提出了这一点,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是有改进的空间;总书记说的“三个统筹”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应该贯彻落实的着力点。

  陆磊认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写进了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也在国务院纲要当中加以体现和细化,这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实际上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各方形成共识的观点,在2010年G20首尔峰会上进一步形成了基础性框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如何防范系统重要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以及如何逆周期防范系统性危机的发生,即预调、微调和事中、事后的有效管理。既然中央、国务院都提出了这一点,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是有改进的空间。

  “具体而言,就是总书记说的三个统筹:统筹监管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这些合起来以后,就能够实现‘事前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事中有效实行逆周期管理,事后有识别系统性风险能力’的机制。这些是世界各国的通例和经验,也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着力点。”陆磊说。

  在分会场“2016年宏观经济展望与结构性改革”上,陆磊从四个方面梳理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其一,在经济增速下行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复杂的态势下,目前金融环境来之不易。其二,去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使得过去一段时间困扰我们的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其三,应通过相应货币政策解决三农问题,包括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如棚户区改造等。其四,811新汇改后,虽然人民币汇汇率贬值,但实际上从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或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来看,实际上是相对小幅回升。另外,2016年1月我国贸易顺差是633亿美元,意味着货币贬值不存在金融面的基础。

  陆磊还表示,货币政策受制于或取决于经济,未来的政策实施,“应该从三方面进行,一要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二要保持增量,盘活存量。三是,仅有货币政策还不是改革发展的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还是需要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政策的调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此外,要确保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陆磊认为,目前有良好的微观基础和适宜的宏观改革政策,必定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