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7日02:55 证券时报

  【环宇杂谈】

  中介常用的工具就是众筹买房,或伪造材料提高房屋评估值,实现“高评高贷”。

  买卖二手房,离不开地产中介。在我们眼里,房产中介都是辛勤的“小蜜蜂”,能说、能跑、能办事。但是,没想到房产中介却成了“升级版”的炒房客。近期,因房产中介人员炒房,特别是合伙或众筹炒房,在深四大国有银行纷纷收紧了对中介人员的房贷,比如中行深圳分行抬高中介购买二手房的贷款门槛,原先只需在深连续缴满一年社保,现在则需三年社保,而且须是公积金组合贷款;建行则规定,中介买房首付一律四成,配偶一方为中介者按此执行。

  事实上,中介人员炒房在深圳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掌握楼市最有价值信息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高谈阔论的房地产研究大咖们,而是天天与买房者、卖房者打交道,天天看房的房产中介们。哪些房子被低估了、哪些房子有升值潜力,房产中介们的信息优势无人能敌,他们炒房也具有天然优势。笔者曾听一位资深中介从业人员说,长期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的人,收入主要靠炒房,而并不是那点儿可怜的代理费用。

  2015年,官方公布的深圳新房价格上涨了47.5%,实际价格水平上涨超过60%。一位中介朋友告诉笔者,2015年即便你闭着眼睛买房,也能至少赚50%。按照深圳2014年二手住房均价3.5万元计算,投资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一年时间就至少可以赚170万元,还有比这个更轻松赚钱的渠道吗?因此,坊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去年不买房,白干20年”。

  在流动性泛滥的年代,最有价值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但是,对房产中介来说,自己掌握着最有价值的房屋信息。而且,为卖一套房,赚那辛苦的代理费,中介还要不停地打电话、带客户看房、忍受租客的白眼、协调买卖双方谈判到深夜12点,签约、赎楼、贷款和过户,所有这些脏累差的活儿,都是中介承担了,但钱却被别人轻松赚走了,这个账怎么都算不过来。

  更为重要的是,中介从业门槛低,靠成交量吃饭,从业人员多为非户籍,底薪很低,收入全靠代理费用提成。楼市好的时候,大量人群潮水般地进入中介行业,而楼市差的时候也就像潮退一样,纷纷离开这个行业。因此,面对百年不遇,并将股市完全PK下去的楼市“大牛”,这些辛苦的“小蜜蜂”们都希望赚一把。而且,即便自己一辈子辛苦做中介,也赚不了这么多钱。

  中介仅仅是深圳炒房大军中的一小部分,链家地产研究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二手房投资客占比达到30%。事实上,据笔者调研,奔着投资目的买房的比例远高于30%。链家数据也显示,2015年,为获得购房资格或首套房优惠而离婚买房的比例达到45.2%,这部分人群绝大部分是投资客。

  而且,相比中介来说,由于手上已经有资本积累,深圳其他炒房者可资利用的工具太多了,如卖旧买新,将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申请消费贷款,利用自己的银行流水申请信用贷款等等。中介多数没有房产、没有亮丽的银行流水,也就无法去申请消费贷款、信用贷款,更无法卖旧买新。因此,中介常用的工具就是众筹买房,或伪造材料提高房屋评估值,实现“高评高贷”。

  对银行来说,2016年楼市很难像2015年那样火爆,中介人员的收入也很难像2015年那样高。若收入下降了,或2016年房价上涨预期减弱导致抛盘,就可能会出现“断供”。2007年,深圳楼市也曾出现中介炒房,随后因银行全面收紧房贷,出现“断供”现象。因此,银行单独针对中介收紧房贷,再正常不过了。问题是,若连中介都冒风险炒房,可见预期之乐观,从而也让深圳楼市史无前例的投资潮露出冰山一角。银行局部收紧房贷,或意味着“铁板一块”的房贷宽松开了一个口子,这或许将成为深圳楼市变局的开始。

  (作者系深圳房地产研究人士)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