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7日 21:02 新浪财经 微博

  本次电话会议共有四位发言人,分别是中银国际证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陈湄总,中银国际研究所策略组的荆思杰、张晓娇,以及中银国际研究所非银组的罗惠洲。

  陈湄:

  本次IPO重启同之前一样,发行制度有所改革。本次的征求意见稿的同时,也明确了28家分批次的、根据旧的办法来进行发行,这是同此前IPO重启时的不同之处。就目前已经公示的这部分的变化其实并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条:首先是,两千万股以下如果没有老股东转让,就可以直接定价发行了,直接定价的全部都在网上发。原来都是有询价的过程,这次明确了就是说可以进行协商定价,而且直接定价以后就可以全部在网上发行。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先不交钱,无论是网上网下的投资者,只要进行新股的申购,那么都是不用先交钱,只是最后中了以后才进行缴款。网上应该还是摇号,网下是比例配售。但是我们发现里面的表述还是有市值,就是不管网上网下的投资者,都有一定的门槛,即仍然需要手上有一定的非限售的、流通股的市值才能参加新股的发行。征求意见稿中有个规定,就是要求网上投资者不能全权委托证券公司代打新股,以保证是投资者自主行为。网上网下虽然都不需要打款,但如果网上投资者十二个月内有三次你中签后没有缴款,那么六个月内将失去打新的资格。网下估计还是按照协会的黑名单制来进行管理。由于是先不打钱来进行申购,那么也规定了如果网上网下最后缴款不足70%,那么就发行终止,就要求必须达到70%以上。

  市值配售证监会[微博]之前也有用过,本次预计将明确以后的发行结果公告里要写明缴款的比例、数量,还有网上这一部分由券商来包销。跟发行阶段有关的主要变化就是介绍的这些,其他的都没变,就是包括剔除不少于10%的最高报价等都没变。

  还有一点,大家都比较关心,也是资本市场部关心的环节,这里面没有明确,就是有没有价格的指导,这里面也说了就是超过平均市盈率的要做风险提示这些,但以前证监会没有对外说过多少,23倍市盈率只是一个窗口指导,那么这次怎么执行,价格有没有窗口指导目前还不知道。

  张晓娇:

  我从策略的角度解读一下这次新股发行的政策,因为我们从2014年底,一直到2015年上半年,出了一系列的报告,就是关于新股发行冻结资金测算办法和预测冻结资金保障的报告。那么这次新股重启IPO的政策出来之后,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三点:第一点就是打新对市场的扰动,从个人投资者的角度观察,之前打新前后银证转账净流入资金的打新效应将会消失;从机构的角度,打新前后资金拆借市场利率的波动可能会消失。第二点,在新股发行的供应量方面,从这次的官方表态看,短期新股发行的供应量应该是比较有限的,尤其年底前只是把之前已经进入新股发行程度的28家分两批发完。第三点,关于定价的问题。新股发行的意见稿中的第三十五条还是有市盈率的表述,那么我们认为如果对于新股的市盈率的限制还在的话,那么打新对于投资者,尤其对于散户来说依然有一个无风险收益率的存在,那么到时候依然会有一些外部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这就是我们从策略的角度来看新股发行的重启。

  荆思杰:

  我简单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IPO重启的后市展望。熟悉我们的投资者不难发现我们近期的观点应该说跟市场的节奏是比较吻合的。九月份我们提出了一个战略做多的构想,到十一之后我们明确提出了对于这轮行情的上涨逻辑。在双降之后,我们提出这轮反弹的逻辑可能发生了一个变化。

  首先我来说一下这轮行情的反弹逻辑,我们总体的认识是从九月底到现在,这轮反弹主要是基于市场的悲观预期比较充分之后的大类资产转换的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资金链是存在一个我们称之为强存量博弈的格局之中,那么强存量博弈其实是跟IPO没有重启、产业资产不能减持这种不太正常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的。

  然后我想对IPO重启对后市的影响说一下个人的看法。总体来说,我个人感觉这个东西还是偏空一点的。很显然这个会对市场的资金会有一个分流的作用,这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另外一个,就像刚才晓娇说的,由于市值配售的政策还会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吸引一些场外资金的入市情况。但由于这一轮取消了预先缴款的规定,那么就使得打新的门槛是大大降低了,那么中签率可能会出现一个非常低的情况,如果我们投资者只是为了打新去买股票,对于这样场外的增量资金具体有多少,我个人是偏悲观的。还有一点,IPO重启对利率变化趋势的影响。由于这次没有预先缴款,中签率很低,那么对于无风险利率向上推动的幅度比较有限,但是边际上还是有一个上推的影响。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IPO重启之后市场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其实我觉得可以把股灾之后的市场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从大跌到8月中旬,当时管理层提到证金公司不直接入市干预,这可以算一个阶段。从那时开始到目前IPO重启是一个阶段,IPO重启之后是一个新的阶段。如果把市场比作一个人的话,一开始的时候这个人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终于撑不住倒下了。然后管理层一看不行,要把他扶起来,把所有压力去掉还派人扶他。扶了一段时间后扶的人撤掉了,市场不太适应,又跌了几跤之后,市场又慢慢爬起来了。未来这个新的阶段市场将向常态逐渐回归,市场正常的融资功能要慢慢发挥出来。同时股灾之后的行政干预措施也很可能慢慢撤掉。像产业资本不能减持,还有像股指期货的一些限制,包括融券方面会不会发生改变,我觉得都有可能。还有包括之前说的比较久的,包括注册制改革、深港通这些,在市场恢复常态的过程中会慢慢地重启。未来这个新的阶段,对市场自身的影响到底如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的。单纯从市场资金面的角度来说,资金分流的情况会更直接一些,包括未来注册制改革、产业资本减持。而像深港通和养老基金等会带来多大的增量资金入市来说,个人感觉不确定性要大一些。

  从其他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市场反弹的两个逻辑之一的市场悲观预期修复过程在双降之后基本上结束了。另外一个大类资产配置转换的逻辑仍可以延续,但由于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区间有限,因此其逻辑的延续会更加依赖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改革政策的不断推出,相对来说力量会比较弱一些。当前,市场对人民币加入SDR的预期比较充分了,但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反映不是很充分,这样的背景使得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在提高。

  总体而言,我觉得从策略的角度来说,就目前的风险收益比的情况来看我们的观点出现一定的改变,从之前的相对偏乐观转向中性。当然,我们并不认为市场存在多么大的下行风险,但更多会感到缺乏系统性的上行的动力,同时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加大。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保持仓位的灵活性,不建议继续追涨。同时,如果市场继续上涨,我们建议可以去逢高兑现收益。配置角度我们建议去寻找一些估值比较合理,同时行业有一定稀缺性的,偏成长类的并受益于深港通的标的。

  罗惠洲:

  证监会11月6日例行会议宣布IPO即将重启,年底要发的是之前暂缓的28家,这28家企业中小盘股居多,这部分新股发行对资金分流有限,因此估计融资压力不大。

  1、针对这28家即将发行的企业,我们了解到保荐券商为安信证券(2家)、东吴(1家)、光大(1家)、广发(2家)、国海(1家)、国金(1家)、国信(4家)、华泰(1家)、西南(1家)、长江(3家)、招商(3家)、中信(1)家以及各非A股上市券商。较为集中的国信、长江、招商等,短期可能有较好表现。

  2、证监会并没有提供重启IPO的时间表,之后再发新股,应该是要等新股发行制度完善后,我们预计IPO有望在2016年初重启。而新股发行不用预缴款,不用提前冻结资金,这对市场也是有利的。届时,发审委将控制上市公司批次和发行节奏,在2016年上半年,券商的投行业务收入将有一个稳步快速的增长。

  IPO重启及后续注册制的推进,投行业绩弹性较大的券商值得关注,我们根据2015年上半年证券承销净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来看,国金(投行收入占比15.61%)、山西(13.70%)、西南(11.26%)和国海(9.37%);长期看,大型券商、项目储备丰厚、历史上投行业务收入规模较大的券商具有长期竞争力,广发、中信、国信、招商、国泰君安海通证券

  3、券商近期涨幅明显,板块上涨26%,国投安信、太平洋、方正、西部、兴业、东北涨幅超过30%。大型券商(中信、海通、华泰、广发、国泰君安)平均市净率已经达到2倍,在历史的中位水平,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针对部分投资者担心的,IPO重启这一利好公布之后,券商未来的走势。因为投行业务收入贡献只在10%左右,券商本身基本面和业绩转好趋势都支持目前的股价。

  从短期逻辑来看,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虚拟经济反应迅速。由于高收益资产的缺失,近期,资金回流股票市场已经在进行,利好券商板块。

  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资本市场在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而IPO重启是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为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创造条件。这充分印证了我们此前反复强调的券商板块长期投资逻辑,那就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由直接融资向间接融资转变的趋势不会变。只要这个大背景不变,我们仍然坚定地看好证券行业的发展。

  4、从标的选择的角度,投资者可以把握四条主线:

  大型综合类券商,首选华泰证券,估值低、基本面好;IPO重启主题,无论是从2015年上半年投行业务净收入规模,还是储备项目数量,广发证券都值得关注。

  中型券商,可以关注长江证券国元证券和方正。此外,国信证券10月份净利润10.8亿,环比上升370%倍;28家即将上市的企业中有4家由国信担任保荐券商,IPO申报企业数量在券商中排名第三,受IPO重启推进的利好影响。

  小型券商,推荐国海证券、太平洋和西部证券

  次新股中的国泰君安、东兴都值得关注。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