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经济数据疲弱,不少市场人士预测中国货币政策将更为宽松。高盛却认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还会给金融稳定带来风险。减轻金融压抑,同时进行结构性调整,是更好的政策选择。高盛预计今年中国央行[微博]不会降息、也不会采取其它全面宽松政策。
高盛经济学家崔莉解释道:
全球经济复苏已经对中国经济起到支撑,但国内需求依然疲软。
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稍早的宽松政策只起到暂时效果,国内需求依然疲软。尤其是7月份,大部分与国内需求相关的经济指标,包括投资、融资和进口的增速都较前一个月显著放缓。工业产出持稳,但很可能是因为强劲的出口抵消国内需求放缓的影响,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鉴于国内增长动能疲软,市场焦点再度转向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包括放松流动性和降息。然而,近期的经验表明货币宽松对经济复苏的影响很可能是有限的。5-6月,中国信贷增长反弹,又在7月回落,这完全受短期借贷驱动。与企业资本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长期借贷增速放缓,同比增速从去年年底的17.3%下降至15.5%。因此,即使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长期投资继续降速。综合长期借贷成本上升的因素,都表明货币宽松尚未对经济需求产生持久影响。短期贷款增加带来的缓解主要利好那些有资金周转需求的企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公司。
货币宽松对经济增长帮助可能不大,但给金融稳定带来更高成本
货币环境自一季度以来就维持宽松。中国银行间市场七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较2013年底的峰值水平下降了逾200点。
但有理由质疑货币宽松(放松流动性或降息)的影响,尤其是迄今为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
首先,长期利率已经转向新的“均衡”水平。这是短期流动性宽松的强大反作用力。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长期借贷成本来影响经济。尽管短期利率显著回落,但长期无风险利率依然高于4%,较2013年高出逾100个bp,表明期限溢价走高。
而因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银行借贷利率也上升。去年12月至今年6月间,一般借贷利率从7.0%升至7.3%。
我们认为,长期利率上升主要反映了中国放松对利率的管制。随着政府追求利率自由化,降减少金融压制,储户开始得到更高的储蓄回报。这意味着银行和整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上升。因此,即使放松了流动性,长期利率下降的弹性有限。这意味着利率自由化收紧了金融环境,因此很可能需要更具支撑力的财政政策、利率和监管调整来弥补利率自由化的影响。
下图显示,期现溢价的上升,抵消了流动性宽松政策给长期借贷成本带来的缓解影响:
第二、为实现金融稳定,货币宽松的成本升高。更陡峭的收益曲线鼓励银行间承担风险。调降原本就低于市场利率的基准存款利率,有令存款流向高收益产品的风险。这可能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脱媒(disintermediation)的风险,但没有明晰证据显示降息能帮助降低经济借贷成本。
第三、长期投资需求被抑制,但与融资成本无关。产能过剩/供应过剩依然令中国国内周期性行业(重工业和房地产业)承压。经历了1-4月份财政政策罕见收紧期后,在5月至6月回归宽松的政策,但整体财政赤字与预算水平相当。
政策平衡措施依旧,部分原因在于融资成本上升令杠杆增长降温
我们在年初就提到,今年宏观政策制定目标尤其复杂:政府需要维持经济稳定增长、控制信贷扩张、遏制尾部风险,同时还要追求结构性改革。正面角度看,政府拥有大量政策工具,允许其在同一时间兼顾不同的政策重点。
目前看来,政府整体做得不错:
杠杆增长继续放缓,经济增长稳固。长期利率走高帮助遏制了杠杆增长,减少低效投资。无杠杆领域的增长,特别是出口领域,已经帮助支持经济复苏。
即便外管局继续放松利率管控,金融压力也已减轻。从我们编制的,以金融市场价格和价差为基准的金融压力指标来衡量,市场对金融尾部风险的感知度明显下降。这反映了央行释放的更为宽松的信号,和旨在限制银行间市场风险的新监管政策。
下图显示,社会总融资增速放缓,而经济增长稳定。
第三张图表明,市场对尾部风险的感知度已经大幅下降。
定向政策的支持将继续,但预计不会有宏观层面的宽松或降息
贸易行业复苏、持续的审慎监管将遏制额外的风险承担行为,定向性的政策应能帮助政府维持平衡性的举措,允许其继续追求结构性改革。
我们预计今年剩余时间里,中国整体的政策立场依然维持宽松,但预计不会出现进一步宽松货币的“大动作”。事实上,随着周期性环境的改善,银行间利率很可能再度上升,下半年金融环境可能收紧,但这些理由都不足以推动央行降息。
同时,旨在扶持中小型企业和农业部门贷款的定向政策料将继续。中国央行可能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为特定行业提供支持。同样,地方政府也很可能增加债券发行,来缓解预料中的土地出让金减少的影响。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