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地方债迷局:标本兼治方为破困之道

2014年05月12日 02:08  证券日报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徐 科

   自去年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性负债规模后,反思和寻求地方债务解决之道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时至今日,一些经济学家、市场分析人士以及海外的金融机构甚至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所在。

   “我国地方债现存的问题是流量问题而不是存量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微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我国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现有债务,但是如果以目前的方式持续下去,最终将会酿成巨大的债务与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近日对外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称,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保持较低水平,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不容忽视。

   “对于地方政府滥办公司的行为应该给予抑制,政府的定位不应该是创办公司、经营公司,而是要把市场让给民间,把政府办公司的路砍掉,至少让地方发债不会太随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副主任钱立强调,地方借债缺乏约束机制也是促使地方债务增长的另一因素,由于我国预算法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借债,因而地方就创造很多融资工具来借债。

   的确,受地方资金需求强烈的现实所迫,这些年来很多人都在呼吁将地方发债的闸门正式放开,通过变堵为疏的方法来缓解地方债风险。

   那么放开地方债的发行对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放开地方发债权限,肯定可以缓解地方发展的财政压力,但是中国当前不具备开闸地方债的时机,必须先试点后推广。”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看来,如若地方债发行的开闸,一定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信息透明的财政预算为约束而谨慎推进;否则,新债还旧债的行为继续凸显,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灰色金融更加猖獗,市场扭曲现象会更为严重。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余杭通报聚集事件:少数人烧车打警察
  • 体育英超收官-曼城2-0三年两夺冠 利物浦亚军
  • 娱乐张柏芝曾4度流产 原打算为谢霆锋生5胎
  • 财经外资投行唱空中国楼市 炒房客降价求脱手
  • 科技摩托罗拉新款廉价手机Moto E官方图曝光
  • 博客深圳特大暴雨街道成汪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90后就业三宗罪:没厕纸成离职理由
  • 黄祖斌:基金经理老鼠仓微利的启示
  • 童大焕:控制人口和产业当心孟买化
  • 沙黾农:为民请命的《新沙九条》
  • 笔夫:贵钱时代行将终结
  • 刘杉:货币不注水 GDP增7.5%完不成
  • 孔浩:扯蛋A股“赌”明天
  • 黄有光:中长期人民币实质汇率会升值
  • 易宪容:楼市调整 中国准备好了吗
  • 竹子:以制度变革激活股市存量
  • 叶檀:老干妈是巴菲特喜欢的公司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