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牛仲逸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平稳运行。投资、消费和出口均保持比较温和的态势,通货膨胀处于完全控制范围之内。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分别增长7.7%、7.5%和7.8%,累计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6%。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13年全年GDP将增长7.6%。那么,被市场寄予厚望的2014年宏观经济将如何运行呢?
总体上看,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描绘出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改革路线图,其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
而按照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2014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所谓“稳”就是保持经济增速和就业基本稳定,防止出现大的风险;所谓“进”,就是改革要有突破、结构调整要取得进展、民生要有改善。
因此从深化改革角度看,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速有利于推进改革创新,有利于产能过剩行业和无效或低效资产从实体经济退出,但同时仍要兼顾保证就业。因此,2014年我国GDP如何运行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至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9.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3%,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为8.3%,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7%。投资下滑、消费和出口回升明显,工业增加值呈企稳回升态势,预计2013年GDP增速有望超过7.6%。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三季度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为55.8%,成为近5个季度的高点;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为48.6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贡献为4.05%。就投资而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环保、4G信息设备投资力度会加大,受企业补库存影响,工业投资增速有望回升。房地产受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过剩和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企且涨幅过大的影响,其销售和投资增速会下滑,长达15年的中国房地产景气周期可能已接近尾声。受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影响,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下滑至20%以下。受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复苏的带动,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会回升至10%左右,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望继续为正,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3.7%。
因此,考虑到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浙商证券预计2014年GDP增速有望达到7.7%。航天证券则较为悲观,认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广阔,东部、中部、西部经济有较大的互补和回旋余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2014年的经济增长可能略微下降至7.2%左右。此外,日信证券、东兴证券、爱建证券等多家券商均表示,2014年GDP达到7.5%的增长目标是合适的。
CPI方面,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较为稳定,国内工业生产能力充足,粮食丰收基本定局,这些都是稳定物价的有利因素。不过,受劳动力、服务、租金价格存在上行压力等影响,消费价格平稳运行的基础不牢靠,物价对总需求变化比较敏感,需求扩张对物价的压力有增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多家机构持有相同观点,2014年物价波动区间是3%至3.5%,属于温和通胀区间。
事实上,2014年作为改革元年,市场化改革将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浙商证券表示,市场化改革将释放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化改革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将有助于发挥市场微观主体作用。一方面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开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投资和发展的市场空间将大大拓宽;另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增加、竞争加剧将推动企业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一旦宏观上具备内生动力、微观有活力,中国经济就会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必须实施市场化改革,在具体领域上,主要包括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源价格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等。
需要提醒的是,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一定的风险。以往依靠外需和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投资增长模式面临转型,新的经济引擎并没有形成,经济运行呈现脉冲式的小幅和反复波动特征。在未来几年经济将经历一个明显的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力明显加大。从外部环境看,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长期利率可能系统性上升,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动和融资成本变化的冲击。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