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在绑架IPO

2013年12月17日 10:26  新浪财经 微博
                  

  宋清辉

  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实上我们已经绑架了IPO,或者说是被IPO绑架了。

  IPO虽然已于一年多后开闸,浙江省国资委下属企业浙能集团控股公司浙能电力(600023)率先于上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IPO大幕正式拉开,但却已有一大批民营企业急需资金解渴的企业望穿秋水,嗷嗷待哺,甚至有一大批企业惨死在IPO之路上。

  在此次IPO核查的过程中,证监会、发行人、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IPO不可或缺的财经公关公司一起组成了一条完成的IPO产业链,利益链上的各家关系错综复杂,成为了绑架IPO的中坚力量,牵一发而动全身。

  发行人等力量绑架IPO

  2013年2月7日,昆明市中院对绿大地(002200)欺诈发行股票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绿大地犯欺诈发行股票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罚金1040万元;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蒋凯西、庞明星、赵海丽,赵海艳等也分别被判处6年至2年3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及罚金。

  2013年2月17日,除绿大地以外,何学葵、蒋凯西等五名自然人被告均对昆明中院的一审判决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至今,由于绿大地案件的刑事判决尚未生效,因此民事赔偿程序仍未启动。

  绿大地因涉嫌严重造假、业绩也比较差,却为什么一直混迹于资本市场而没有被退市,是哪方面的力量在支撑它呢?这大约是多数人关心的问题。

  现行的《证券法》相关规定,拟上市企业通过财务造假上市,是不会被退市处理的。只是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如最近一年年末净资产为负,才会被暂停上市;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为负,才会被终止上市资格。绿大地于2007年12月IPO上市,发行价每股16.49元,发行后每股净资产高达7.39元,后因财务造假东窗事发,但 2009年的每股净资产是3.67元。根据创业板退市制度,绿大地不会被退市。

  目前对直接退市的的方案正在论证中,届时管理层会推陈出新。可以想到的是,绿大地一直混迹于资本市场而没有被退市的原因,显然是受到了某种政府力量的介入。

  两种力量较量,此消彼长,发人深省。

  绿大地事败后,云南省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政府要员组成的绿大地风险处置及“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进驻绿大地现场办公处理危机,使得绿大地跟云投集团签署了意向性的前期托管协议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当时,政府领导小组没有明确可不可以跟云投集团合作,也无任何人给绿大地提任何指示,但释放给绿大地一个强烈的信号是,“绿大地只能跟云投集团合作”。

  据后来有人透露,绿大地根本不知道云投这家公司,后政府领导小组介绍绿大地云投集团双方认识,强调“你们两个自己直接谈,这不是省委省政府的意思,只是给你们创造个机会”,但是信号却很明显,绿大地只能跟跟云投集团合作。

  券商等中介机构绑架IPO

  胜景山河(002525)是在2010年10月过会,并启动了上市程序,但在上市前夜遭遇紧急叫停,并于2011年4月被否。监管核查报告表明,胜景山河招股说明书未按要求披露其与一主要客户间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以及三家直销客户的采购情况,在存货盘点上也违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中介机构平安证券[微博]在对胜景山河进行保荐时,没有对该公司的客户和关联方进行审慎调查,特别是对其前五大客户没有进行任何的访谈或者函证,对于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也没有进行审核。于是出现了,胜景山河敲开市宝钟前夜,在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高兴地吃着酒的董事长姚胜,突然接到了证监会领导打给他的电话,电话中仅说了一句话:明天挂牌取消。

  胜景山河IPO临门一脚被叫停,显而易见,中介机构在里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涉及胜景山河保荐的中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也存在失职行为,证监会对其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两位签字会计师姚运海、吴淳被出具警示函,并在36个月内不能受理其出具的文件,两位签字律师刘长河、张敬宇也被出具警示函,并在12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的文件。

  如今大限已过,IPO重启,几人及几人所在的中介机构仍可以重操旧业。

  本轮IPO重启,包装造假上市等一系列问题也许又会频繁出现。试想,700多家在会企业的招股书平均每本500多页,证监会领导根本没有时间去消化里面的内容,而且印刷在纸张上面的文字往往都是中介机构合力做出来的,可谓天衣无缝。

  证监会发审委领导也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企业逐一实地考察,仅仅从数百页的并且已被中介机构做了手脚的招股书上,能核查出些什么呢?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喜欢赚快钱的保荐机构仍然不屑于打磨这份招股书,仍会不时地被媒体爆出乌龙,揪出小辫子,最后被财经公关公司及媒体黑吃黑。

  针对日益恶化的包装造假上市等一系列问题,管理层于2012年10月份耗资3000多元专项资金,实行专项检查行动,对财务造假、隐瞒实情等机构、企业进行严惩,也就是本轮被市场称为IPO史上最严格的审核。但是本次IPO专项检查行动仍需事后才能够评价。

  包装造假上市等相关问题属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短时间内要想达到明显的效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多数雷声大雨点小,基本流于形式。未来还需要加强处罚的力度,同时进行严格的监控,这样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效果。

  IPO重启,投行保代和注会等中介机构表面平静,实际上却暗流涌动。

  财关绑架IPO

  IPO链条上近10年又多出来了一个新生力量和利益攸关方——财经公关公司(简称“财关”)。

  财经公关公司一手掌握上游的媒体资源,通过媒体赚取高额的利润,媒体危机公关费用的收入几乎占到财经公关应收的90%,前几大每年净利润更是高达数亿元,香港的诸如皓天等上市财经公关与之相比,连大陆规模较大的二分之一都不到。这就是为什么IPO暂停,一批小财经公关无法为继的缘由。

  竞争对手、内部纷争、内外宿敌都有可能在此时向媒体提供“炮弹”来阻击企业的发行,大多数企业为了能够顺利圈钱,几乎都容忍了所谓媒体的敲诈勒索,虽然这件事情追究起来可以入刑,但苦于无人追究。

  财经公关另外一手掌控着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有些IPO还未完成,后续财经公关公司提供常年媒体及投资者关系管理服务就签掉了,大至数百万元小的也有几十万元。当然,奉给券商领导的好处费也是必不可少的。某家大型财经公关公司每年过节,塞给深圳、上海两大证券交易所保安的红包都有几千块。

  创业板上市企业花费的财经公关类的额外费用平均为600万元左右,大多不能以信息披露的名义计入发行费用,只能跟通过保荐机构进入其承销费用,然后再由保荐机构转账给财经公关公司。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中小企业上市后第一年业绩变脸的原因。600万元左右乃至更多的财经公关服务费用,这对每年净利润只有一两千万元的中小企业是个大负担。

  在媒体有偿沉默利益链上,财经公关有幸成为重要一环,并催生出了一条每年达数十亿元规模的灰色产业链,成就了一批年收入数亿元规模的财经公关公司。他们叱咤风云,无所不能,上至证监会,下至各地证监局、金融办,上天入海,无孔不入,亟待监管。

  据悉,证监会已成立专门针对财经公关公司的特别领导小组,一旦时机成熟,财经公关公司纳入监管指日可待。

  媒体报道揭露了发行人及其各大中介机构真相,帮助监管层、投资者看到上市公司隐瞒的违法违规行为,无奈的是这种权力也被一些人当做发财的机会。每天清晨,证监会的委员们上班第一件事情,翻看着一篇篇负面报道的时候,嘴角也许会浮起来一丝隐晦地微笑。

  IPO被迫重启

  资本市场历史上曾出现了多次IPO停发和重启的事件,但最终都被资本意志所强奸,多以狂飙式上涨为终,IPO停发对股市已形成强烈的刺激作用。

  其实,IPO无论暂停还是重启,审批制或者是注册制,都自始至终充满着争议。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没有融资的市场是残缺不全的,一个正常的市场不能长期没有新股IPO。

  我们应该关注的不应该是IPO重启本身,而是我们与成熟资本市场的制度差距在哪里?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暴恐案细节曝光:民警入户调查遭突袭
  • 体育欧冠16强抽签巴萨PK曼城 阿森纳对拜仁
  • 娱乐曝汤唯与海归男分手 相识1年聚少离多
  • 财经金融业高管平均薪酬是居民90倍
  • 科技美出动4艘探测器围观嫦娥3号登月
  • 博客赵普:我看北京台PK郭德纲 谁都不干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推励志早餐前20名免费吃 聚焦四六级
  • 孙大午: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放开事权
  • 沙黾农:按市值配售 优先股彻底变味
  • 叶檀:新三板分不分流资金不是大事
  • 姚树洁:城镇化新政有望破解地产危机
  • 冉学东:地方债务风险最可怕的是什么
  • 梁建章:放开计划生育不能城乡有别
  • 郑风田:中国新型城镇化如何走出特色
  • 邓元杰:三鹿奶粉借尸还魂说明了什么
  • 宋文洲:日本经济非流动性的枷锁
  • 叶檀:中国版401K资金大量入市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