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销售存误导 频遭消费者投诉

2013年12月10日 23:50  投资快报 

  记者 萧峰

  近日,《投资快报》记者梳理发现,保险销售误导新闻不断,而新华保险等险企尤屡遭消费者投诉,据口碑理财网统计并指出,对新华保险误导欺诈消费者的投诉近有爆发的趋势,且事发地遍及全国,并被口碑网列为黑砖头公司之一。9日,武汉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近三月统计结果,也指出,新华保险等三家险企位居投诉总量前列。即便如此,而新华保险相关部门却被认为对待投诉既不及时回应,也不及时处理,引起消费者的普遍不满。

  武汉消协:投诉新华保险数量居前列

  12月9日,武汉市工商局、市消协共同发布保险行业消费评议结果,今年8月至11月,新华人寿、生命人寿等三家保险公司遭投诉量最多。另外,调查显示,73%消费者认为保险公司诚信度低。

  武汉市消协负责人表示,今年8月至11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险行业消费热点评议活动,通过暗访、问卷、访问、网络等形式共调查67家保险公司,2764名消费者参与评议。评议结果显示,68%的消费者认为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时片面强调收益而不提示风险;42%的消费者认为保险公司营销员未对10天犹豫期及中途退保的规定做明确解释;61%的消费者认为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保险公司均存在重保费、轻理赔现象;52%的消费者认为寿险公司在消费者入保前后态度差别较大;63%的消费者反映财险公司在入保前后态度不一;55%的消费者认为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较差;73%消费者认为保险公司诚信度不高;74.4%的消费者对保险公司代理业务人员服务水平不满意;33%的消费者认为保险公司投诉渠道不通畅或问题得不到解决。

  仅在调查期的3个月里,消协部门共受理保险类咨询、投诉670件,新华人寿便是遭投诉量最多三家保险公司之一。保险消费争议中的焦点、热点问题突出,投诉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对此,相关监管部门负责人提醒各家保险公司,不要为追逐效益而触及法律底线,新《消法》已于今年10月出台,于明年起实施,其中规定经营者如出现欺诈行为,将给予消费者退一赔三的处罚。

  新华保险保险投诉案例

  新华保险和建行联手欺骗客户

  广东惠州市民刘先生在口碑网投诉:本人2010年1月30号去建行存款,里面的工作人员见我存的是1万,1年定期,就问我是否每年都能存个1万,我回答是可以的。于是工作人员叫来了一个穿着跟他们一样的一个女的,拿女的跟我介绍说银行有一个理财型产品比较适合我,一年交1万,连续交5年,但是银行是按一次**5万的利息来给你算的,除了这个还有一个生存关爱金以及分红,总的说来就是比存银行定期要划算很多,没有任何的风险,而且说了本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建行都能取钱,只要我有需要。当中并未提及现金价值这部分。 交了钱之后,那个女的给我单子,我看到其中有个20年的期限,我问她是什么意思,她说是附赠的一个意外保险,保险期限是20年。于是我也没有多看就回去了,心想银行的应该不会骗人的。结果,不久前通过媒体相关报道,才进一步查询了解到当时购买的竟是一份保险。

  记者发现,2012年12月17日,天涯网友“annilys86”也曾发帖表示了类似投诉:“昨晚看了央视播的建行卖的新华保险的产品,我们家就是受害者之一。我爸本来是到建设银行存款的,结果建行的大堂经理说有一种理财产品特别适合你。我爸看她是建行的工作人员就没有防备,经她的介绍买了就是这种新华保险推出的红双喜保险。当时大堂经理说这款理财保险收益很高,跟这上面说的是一样的。我爸当时也以为是一种理财的产品,一年交一万交五年再存五年收益会翻倍。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事,等我们回来我爸把这个合同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是保险,不是什么理财的产品。我爸第二天就拿去退建行的工作人员说退只能退6千块钱。一下只就少了四千块钱,这不是坑人吗?我爸就没退。第二年又交了一万,共交了两万。现在这个月保险公司又打电话来说时间到了还得交一万,现在我爸不想再交了。去找银行银行说她们只管卖不管售后,现在真是无语了,我爸妈他们都是自由职业,现在年龄也大了,没有退休金,攒两万块钱不容易。”

  新华保险业务员被指诱骗老人投保

  近日,网友“郁郁葱葱”在口碑网投诉:“我2006年9月29日在新华保险业务员的诱骗下购买了一份年缴3450元,连缴5年的福如东海终身寿险C款分红型,当时业务员说:二年内退保,扣除手续费后退还所交全部保险费用但没有红利,如果交完2年后再退保险,可不扣手续费返回所交的全部保费,但没有红利,如果交完5年后再退保险,一次性可领取所交的全部本金并可领红利,我现在已经交完了5年,要退保,可保险公司说我这是终身保险,而且保的是当时只有1岁的儿子,不出意外的话,只有我孙子才能享受这笔钱,我儿子现在才7岁,要让我的孙子享受这笔钱,这与我的初衷是不同的。”

  新华人寿分红保险不见“分红”遭投诉

  据报道,浙江嘉兴的黄涛的妈妈在十年前买了一份分红型保险,一年交五千八,十年时间总共交了五万八,今年到期去领,但还是五万八,一分的分红都没拿到。这到底是怎么搞的?

  黄涛告诉记者,2003年这个分红型保险分红1600元,第二年分红800元,第三年分红就只有450元,后来就没有收到分红的单子。不过这个分红也拿不到手,而是算进保额里头。今年9月29日这份10年的保险到期,投保人的儿子黄涛就去保险公司取钱。“交了五万八,只能拿回五万八,但是它这个保险上面写得很清楚,是分红型的,既然分红型的,等于说是有收益的,我们五千八交了十年五万八,最终拿到五万八,收益在哪里?”然而,带着到期的保单,黄涛多次到桐乡和嘉兴的新华人寿反映,均无果。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嘉兴中心支公司经理孙金芝却表示,买保险重要的是买个保障,而不是为了那点分红。

  网友观点

  网友“幼林” :我也被类似的保险骗过,说一定比存定期利息高,还好麻麻把保单拿给我看,10天犹豫期退保了。很久之前还存了一个保险理财,都过了快一年了,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网友“abcdelyj4”:警醒其他人了。如果投保时有现在的细致,耐心研究,就不会有这些烦忧!银保产品误导多啊!支持维权!

  网友“徐小黄”:我经常遇到被银保忽悠买保险以为存钱的客户,上个月刚遇到到我们公司来了,这些代理人太没良心了,银保该取消了,一点意义都没有,被骗都是弱势群体,你可以投诉保监,可以用法律手段完全可以要回,口碑也可以帮忙。

  网友“asliudan”:存款时说好是银行理财怎么稀里糊涂变保险了,还是不能退的。就欺负我们这种无知市民吗?,怎么才能讨回老人的血汗钱啊

  网友“ekeys ”:既然是在银行里存款发生的被骗买保险的情况,就坚持找银行!银行也有责任,而且好象保监会新出的文件里,也要求银行和保险公司不得推诿,投保人先找到谁,就由谁来处理!保险公司净骗老年人!可恶!我妈也被银行骗了两回,拿回两张保险单!我现在跟我妈讲,到银行就存钱,什么理财产品都别听她们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有意思的是,老人被骗吧,回家还不跟子女讲,就错过了十天犹豫期!

  网友“jeremy123”:很多中老年人被他们害了,都说是5年可以取,但合同上写着10年,打电话咨询还是说5年可以取。最后终于明白了,如果5年取,本金可以返回,利息貌似没有,5年之后才有利息。这年头,坑爹的,坑娘的到处是。

  网友“waly7751”:新华保险是怎么了?要垮台了吗,怎么那么多人投诉?

  相关链接:

  投保容易理赔难 保险行业有六大突出问题

  12月9日,武汉市消费者协会还向媒体公布了保险行业六大突出问题,并提醒广大消费者从中注意吸取经验,谨防惹上麻烦与“陷阱”。  

  1,代理保险银行误导消费者

  虚报、谎报理财险的回报率,营销人员在介绍保险条款时存在片面强调收益而不提示风险的现象,故意回避重要条款;误导存款送保险产品,在银行办理保险业务时,工作人员不明确说明是银保还是银行理财;部分银行网点人员销售保险产品时,有意将保险产品混同于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违背自己意愿的保险产品;片面宣传银保存款取款自由、故意隐瞒退保要支付高额费用的风险,一旦消费者提出退保要求,保险公司又以高额手续费等“公司规定”为由侵害消费者利益。

  2,条款文书难保知情权

  保险合同内容冗长,条款中常用一些消费者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如同“天书”,且又缺乏明确具体的说明及提示,消费者对保险合同误解频频造成消费纠纷。如退保手续费以及现金价值等约定抽象并公式化,消费者难以甚至是无法理解退保或解除保险合同后果,实践中消费者往往认为退保手续费过高或解除合同代价太大与保险公司发生争议。

  3,保险合同暗藏不平等条款

  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第三者人身损害医疗费用,既有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医疗费用又有自费医疗费用,而保险公司凭借该格式条款仅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医疗费用进行赔付,不赔付医疗自费费用,最后往往导致购买机动车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消费者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仍须承担部分本应由保险公司承担的“第三者责任”。

  4,投保容易理赔难

  消费者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时,保险公司材料审核比较简单,入保门槛较低,有的甚至不进行必要的体检,入保后保险公司就可以收取保费。而一旦出险,保险公司又会认真审核入保材料,找出投保人填报材料的瑕疵,并以“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赔偿,且不退还保费。

  5,验损定价随意性大

  消费者反映在财险理赔时,验损、定价都是保险公司说了算,有的单方做出明显不利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规定,保险公司既是定损方,又是直接赔付方,没有做到公平公正。保险公司定损估价存在随意性,定损不合理,故意压低赔付额。

  6,合约外扣托管费致合同失效

  消费者在代理银行购买保险时,银行为消费者办理保险开户,由银行自动划扣支付保险费,推销员在售卖保险时不作收取信息等费用说明,甚至代消费者签署必须由消费者本人书写的合同条款和姓名,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又以托管费或信息费等名目收取一定费用,导致消费者的保费无法正常划扣到保险公司而保险失效。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辽宁首开雾霾罚单:8个城市被罚5千余万
  • 体育金球奖3人候选:C罗PK梅西 里贝里入围
  • 娱乐李亚鹏谈王菲:她不过问事业 我更有钱
  • 财经山东女汉子抗衡中石化:曾给总理写信
  • 科技12306将屏蔽网络抢票软件
  • 博客柴静:一百年前医患关系让人感慨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中老师编降龙十八掌称练成考高分
  • 黄有光:政府干预生育理由不成立
  • 慕容小散:“各种宝”高收益的背后
  • 张庭宾:人民币升值是这样推高楼价的
  • 何亚福:养得起孩子 养不起计生办
  • 叶檀:制造企业大量倒闭怎么办
  • 齐格:许家印是个局外人
  • 赖伟民:三中全会对楼市的影响
  • 金岩石:楼市投资黄金期即将结束
  • 谢作诗:人人生而不等
  • 连平:CPI年内波动高点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