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效仿李嘉诚抛售上海项目 潘石屹微博“辟谣”称过度解读

2013年11月13日 00:12  投资快报 

  记者 费国海

   潘石屹[微博]也开始抛售上海项目,准备“逃离中国”了?近日有消息称,潘石屹开始效仿李嘉诚,抛售上海三个项目。面对这样的猜测,潘石屹在微博澄清,称“开门做生意,买入卖出很正常”,是媒体过度解读了。但是这样的解释,网友并不买账。

  网传潘石屹抛售上海三项目

  据媒体报道,SOH中国正为上海三个项目寻找买家,其中包括虹口区的两个商业项目以及静安区的一个商住两用复合设施。

  似乎为了增加真实性,报道还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话表示,目前SOHO中国已开始挂牌出售位于上海虹口区的两个商业项目。对于上述项目,SOHO正寻求整体出售,而不是出售项目中的个别单位,但具体售价尚未知晓。

  翻阅历史资料发现,SOHO中国自2010年以来一直积极买进上海地块,并在2011年4月-6月之间先后购得上述项目。

   2011年4月1日,SOHO中国宣布以总价约16.34亿元收购上海静安区曹家渡万航渡路716弄-794弄地块。而根据该公司网站最近公布的一份招标文件显示,目前这个地块上在建的商住两用复合设施的总建筑面积大约为7.6万平方米。

   半个月之内,SOHO中国于4月19日又宣布,以总价24.7亿元摘得虹口区的地铁10号线海伦路站地块。时隔不久,在2011年5月31日,SOHO中国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虹口区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块。

  SOHO中国在不断购买海外资产

   与此同时,SOHO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欣不断购买海外资产的行动,也引起媒体关注。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欣在前不久曾挥金2600万美元买下了位于曼哈顿东74街的一座建于19世纪的住宅楼。而在今年上半年,张欣牵头的一个财团还曾以7亿美元收购了纽约通用汽车大楼40%的股权。

  一边在抛售上海项目,一边在海外大展拳脚。这样的“组合拳”,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媒体对抛售一事的猜测。

  就在几个月前,华人首富李嘉诚“撤离内地”、“投资重心西移”一事还未完全退出舆论讨论的热点范围,他旗下的和记黄埔才刚刚完成上海东方汇经中心出售一事。

  潘石屹抛售上海三项目的消息,令人无法不将其和李嘉诚“逃离内地”联系起来。

  潘石屹微博否认逃离 称是正常买卖

  对于抛售上海项目的传言,SOHO中国并没有进行正面否认。SOHO中国方面只是表示,并不会改变公司的长期商业模式,会继续保留位于上海和北京的主要办公空间。“我们将会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并在合适的时间出售相对来说的非核心资产,同时购入主要资产以履行在北京和上海对等发展的目标,并实现最好的资产与资本配置。”

  面对越来越多的猜测,潘石屹也开始坐不住了。

  前日下午其发表微博对“逃离中国”的报道进行了辟谣:“有媒体说@SOHO中国 模仿李嘉诚抛售上海3个项目,这个解释是错误的。我们在上海投资近500亿,占SOHO总量75%。我们同时看好北京上海未来的市场。正在优化投资、增大北京,达到两地平衡。 SOHO是北京上海最大写字楼开发商,拥有200万平米在建和建成物业。开门做生意,买进卖出很正常,大家千万别过度解读。”

  网友对辟谣不买账:春江水暖鸭先知

   虽然将此次抛售形容成为正常的买卖行为,但是网友对于潘总的解释似乎并不买账。一位微博网友评论“李嘉诚当初也是这么说的。”直言不相信自己是在过度解读。

  还有一位网友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表达对潘石屹抛售上海项目的看法。更有网友留言质疑潘石屹“解释就是掩饰”、“此地无银三百两”。

  随着一年一度金九银十传统售楼旺季已经过去,房产税或将开征的消息众说风云,加上北京、深圳登记接连推出的调控政策,中国房地产市场变得有些风声鹤唳。此时房产大佬的一举一动,无疑都会挑动舆论敏感的神经。究竟是逃离还是正常买卖,也许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全文)
  • 体育NBA林书豪31分准绝杀火箭双加时胜 视频
  • 娱乐独家:冯小刚点将春晚 为杂技姐妹感辛酸
  • 财经公积金提取难演变成养老金 被指劫贫济富
  • 科技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350亿
  • 博客日本女子监狱中的一些小秘密(图)
  • 读书谁贪杀谁:杀贪官最多的皇帝朱元璋
  • 教育女大学生光棍节出租自己 新浪教育盛典
  • 官建益:三中全会的利好贵在落实
  • 江濡山:中国需要怎样的国家安全
  • 周彦武: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
  • 林采宜:上海自贸区能成第二个香港吗
  • 张炎夏:上海自贸区的过去与未来
  • 李光斗:天猫一天350亿元背后的秘密
  • 郭士英:大宽松的中局可能是大萧条
  • 李罗力: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均GDP
  • 郎咸平:全会能否开启中国变革新纪元
  • 姚树洁:习李新政如何触及改革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