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 科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接触的多位基金经理对IPO重启表达了迫切心情,对IPO重启的期望与日俱增。
“IPO重启能使更多企业进入投资者视野,可以给我们更多挖掘机会。”某基金公司投资顾问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严格筛选,若IPO开闸,首批企业质量可能好于以往,或许其中蕴含不错的成长标的。
IPO暂停已满一年,以往喜欢“打新”博取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将重心转移到了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截至10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逾200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
Wind资讯的相关数据显示,101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获配名单中有基金公司身影,涉及53家基金公司,累计获配63.08亿股,动用资金457.13亿元。南方基金首席分析师杨德龙[微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IPO暂停的倒逼下,客户需要找出路,行业需要整合,使基金今年热衷定增。目前IPO暂停,定向增发是融资的最主要渠道。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资本市场在曲折中前进,但并不影响基金的表现。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基金业绩整体为正收益,不过由于结构性行情,首尾业绩相差较大。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基金业绩首尾相差近50%。
对于后市,基金经理们认为“市场震荡上行仍是关键词”。基金经理相对乐观的态度并未有太大的改变。“四季度唯一的不确定性是IPO开闸,到底是一批批地上市,还是一个一个地上市,这对于A股市场的系统性冲击是不一样的。”上海精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方增鹏认为,受IPO和高估值的影响,四季度的主要风险来自创业板,如果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公司,可能受到的冲击不大,比如即将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对已经上市却初具规模的公司冲击比较小。
大成内需增长基金经理李本刚表示,IPO重启会增加“小股票”供给,也会对现有“小股票”构成压力。“小股票”本来估值就高,越高的估值,市场就有越高的预期,因此如果出现压力和冲击,这类股票很可能难以继续维持高位。
一直以来,基金公司对新股的价值研判类同于二级市场公司研判,并无太多差异。在定价方面,一般会在评估公司潜在成长性基础上,参考二级市场可比标的估值给予一定的折让。
“IPO重启在增加供给的同时,新股定价是否会显著低于或高于目前二级市场可比标的的估值水平,是未来需要持续跟踪的问题。”信达澳银基金经理钱翔表示,对投资者而言,重要的是筛选真正的成长股,赚取其业绩成长带来的收益。
面对目前IPO长期停滞的状态,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基金经理纷纷呼吁,从目前经济大局和决策层经济政策来看,IPO尽早开闸是越来越迫切的事情。兴业全球基金基金经理钱敏伟表示,虽然提高直接融资的政策已提了多年,却一直迈不开步,银行体系在中国越来越庞大,占据了绝大多数金融资产,金融风险也已蓄积到不得不防的地步,这与IPO多年来时停时开,时有梗阻状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IPO的发展,直接融资很难有本质的提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