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经济发展暗含结构性通胀隐忧
■本报见习记者 丁 鑫
2012年CPI涨幅目标为控制在4%左右。从前11个月的CPI同比上涨2.7%来看,完成物价调控目标已成定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从物价运行规律来看,本轮CPI筑底基本完成,已经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预计2013年CPI同比将进入上行周期的初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前三季度,八大类商品七涨一降,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和居住类价格同比都在上涨,仅有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其中,食品类上涨幅度最大为5.5%,但涨幅都低于去年同期。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这对于我国调结构、转方式、控物价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前三季度CPI持续下行源于翘尾因素的不断下降,以及蔬菜价格在9月份的明显回落。不过,在物价持续下行的同时,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首先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进入冬季以后,部分季节性供应的农产品以及周期性变化,都使得食品价格面临着新的上涨压力。
交行金研中心分析称,下一阶段物价上升的原因包括:一是国内经济企稳回升,需求对物价的上拉作用增强;二是2013年猪肉价格将重回上升通道,CPI的“猪周期”可能再现;三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持续无限量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的泛滥,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风险仍然存在,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重新抬头;最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资源品价格上升及城镇化导致的土地成本上涨等结构性通胀因素将中长期存在。初步判断2013年CPI同比将上涨3-3.5%左右。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