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11月19日上海证券报要闻汇总

2012年11月19日 07:58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1月19日讯

  11月19日上海证券报要闻汇总:

  监管政策“降二增一” 券商经营再松绑

  证券公司经营又现大幅“松绑”。证监会对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净资本计算标准、自营业务投资范围等相关规定进行修订,并于昨日正式发布实施。修订内容可概括为“降二增一”,即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大幅下降、部分净资本扣减标准降低、自营范围增加。这无疑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在制度层面打开了更大空间。

  证监会昨日发布实施的新规包括《关于修改<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规定>的决定》(下称《风险准备计算标准》)、《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规定(2012年修订)》(下称《净资本计算标准》)、《关于修改<关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有关事项的规定>的决定》(下称《自营规定》)等三个。

  其中,《风险准备计算标准》在今年4月调低部分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下调,证券公司自营、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三项业务的计算标准显著降低,分类评价级别不同的公司在计算标准上则进一步体现了“扶优”的思路。

  吴晓灵: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关键要建立做市商制度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昨日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做市商制度,股票定价机制远未完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关键是要建立做市商制度。如果建立了一个无缝对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IPO股价畸高的现象就可以得到适当的克制。

  吴晓灵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金融法律体系,但是由于在立法的时候在机构方面考虑得比较多,对于金融功能考虑得较少,因而未来修法应在此方面进行改进。

  “以机构监管为主的监管格局往往成为制定法律规范的障碍,应该逐渐改为以功能监管为主,机构监管为辅的原则。”吴晓灵指出,未来几年应该重点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信托法》等四部法律,修法的指导原则应该是功能立法、行为监管,以规范市场秩序为目的。

  在《证券法》的修订方面,吴晓灵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对证券的表述过于狭窄,不利于形成市场秩序,不利于各类权益的证券化,从而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建议对证券广义化定义,这样既可以极大地解放市场上通过证券融资的需求,也可以在证券上实行统一的监管。

  周小川:防范通胀始终放在突出位置

  周小川17日在财新峰会上表示,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过热冲动,“在一个相当长的转轨过程中,经济是不对称的,过热倾向可能性大于偏冷的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通货膨胀始终是比较大的风险,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加以针对。”

  但是货币政策不能仅仅关注通胀。他指出,与其他国家单一盯住低通胀目标不一样,中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目标制,还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

  最近十年来,阶段性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货币供应量明显加大,市场流动性明显过剩,同时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周小川指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运行首先一个基点就是要做好流动性对冲。

  对此央行安排了多种产品,包括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回购等。每种工具都有各自特点,吸引流动性、冻结流动性的深度不一样,价格不一样,运作机制也不一样,“这些工具配合起来能够起到对冲流动性的需要”。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1月19日讯

   银行业有足够能力抵御不良资产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17日在财新峰会上表示,从拨备覆盖率的角度看,中国银行业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可能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目前是整个经济下行和企业比较困难的时期,毫无疑问,银行业资产质量也面临一定的压力。”他指出,在银行股份制改革以后,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比例、不良贷款的余额双双呈下降趋势。但从去年开始,这种趋势在改变。不良贷款余额现在略有上升,不良贷款比例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另外一个前瞻性指标,即关注贷款和逾期贷款比例也有一点上升。

  对此,有声音担忧不良贷款反弹会对中国银行业带来冲击。潘功胜指出,这些年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很大幅度提升。整个银行业拨备覆盖率的水平是290%,几大银行拨备覆盖率水平超过300%,在全世界都算是最高的。如果按照会计标准,中国银行业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可能的不良资产的产生。

  陈文辉:险资运用尊重市场主体选择权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上周末在“2012财新峰会”上表示,监管部门在资金运用方面要尊重市场主体选择权,监管部门将用最大的宽容度来对待市场主导的创新,以及创新带来的问题。

  随着险资系列新政的出台,险资大门敞开,未来监管部门的想法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陈文辉强调,保险资金运用首先要服务好保险主业。他强调,在新形势下,保险资金运用要更多关注风险问题。

  “保险资金市场化是一个大方向,市场化要求监管部门在资金运用方面要尊重市场主体选择权。”他同时提醒,市场投资有赢有亏可以理解。但不应集中去做一些赌博式投资;另外需注意道德风险。

  监管部门应尽量避免搞一刀切,逐步实行原则导向的监管,减少具体投资事务的审批,加大监管制度的建设,真正地做到“放开前端,管住后端”。

  他首次披露了险资的持仓结构:到今年10月,整个保险业的总资产是6.8万亿元,可以运营的资金是6.3万亿元,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是7330亿,占到整个保险可运用资金11.6%。

  尽管上述数据距离险资的上限25%相距甚远,但已经明显高于去年底行业权益类投资平均占比10%左右的境况。

  钢铁业“全年扭亏”不乐观

  钢铁企业内部并不看好“钢铁行业全年扭亏有望”的观点。部分接受采访的企业明确表示,今年无法实现盈亏平衡。而对明年行情,业内谨慎乐观。

  中钢协日前表示,由于10月份钢价反弹企业盈利回暖,全行业全年可能实现扭亏。10月下旬,钢铁企业成本下降和钢厂减产带动了钢价回暖。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在日前举行的“我的钢铁2012年矿石年会”上指出:“钢价在11、12月包括2013年第一个季度比今年三季度稍好,利润空间比10月高点时小,但钢厂是有效益的,全年有望扭亏。”

  不过业内人士对钢铁行业今年扭亏普遍不看好。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思明认为,今年许多钢铁企业亏损严重,且实际亏损额大大超出公布的数字。“利润主要来自非钢业务,企业也没有把这部分利润单独统计,而列入了主业,导致利润虚高。”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1月19日讯

  “财政悬崖”拖累股市 中东战局推涨油价

  美国国会两党围绕美国“财政悬崖”展开的讨论终于出现积极进展。16日,共和党及民主党的领袖均表示有信心避免“财政悬崖”的发生,这提振当日美国股市三大股指出现小幅反弹。

  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会领导人就“财政悬崖”举行了会谈。白宫在当日发表的声明中称这次会谈富有“建设性”,与会领袖领袖誓言就增税和减支问题找到共同点,以使美国避免“财政悬崖”。

  尽管当日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受飓风“桑迪”影响,美国工业生产10月份环比下降0.4%。但里德及其他国会领袖的积极言论还是提振美国股市上扬。当日收盘,美股三大股指涨幅在0.4%至0.6%不等。 从周线看,美国道琼斯指数及纳斯达克[微博]指数均累计下滑1.8%,标准普尔500指数也大跌1.5%。

  而受中东紧张局势推动,国际油价16日大涨。当天,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再次升级。投资者担心,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将危及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地缘政治压力推涨油价。另外,当天墨西哥湾一处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发生火灾,引起投资者对供应的担忧,这也助涨油价。

  中集“B转H”现金选择权实施方案公布

  19日,中集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已于16日收到港交所通知:港交所将在公司“B股转H股”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后举行上市聆讯,预计最快时间为22日。

  中集集团同时还发布了《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B股现金选择权实施方案》,方案主要内容为除已承诺放弃行使现金选择权的两大股东招商局国际(中集)投资有限公司、COSCO及其关联企业Long Honour Investments Limited外,中集集团其他符合实施方案中所公布条件的B股股东均可以9.83港元/股的价格进行现金选择权的申报和行权,行使现金选择权等同于投资者以9.83港元/股的价格卖出中集B股股份。

  公告显示,由于本次B股现金选择权实施在内地资本市场尚属首例,深圳证券交易所已于9月17日发布《关于做好B股现金选择权相关技术准备工作的通知》,规定中集集团B股股东行使B股现金选择权的行权申报方式与A股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方式一致。中集集团B股的投资者,如其持有股份托管在境内证券公司,可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进行现金选择权的行权申报;否则须向发行人申请,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现金选择权的行权申报。

  公司预计,若获得证监会相关批准,港交所将于22日举行上市聆讯。据了解,公司A股及B股股票在聆讯期间将不停牌,而在港交所原则上有条件批准公司H股上市及公司刊发上市文件后,公司将向深交所申请B股股票停牌,并进入现金选择权申报、实施阶段。现金选择权实施完毕后,公司将向深交所申请B股股票摘牌。而在取得港交所正式批准公司H股上市的批准函后,中集B股将正式以H股形式在港上市。

  大股东拟破产重整 中达股份有望“易主”

  停牌一个多月后,中达股份终于等到了大股东申达集团有限公司转来的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专题会议纪要,原则同意对申达集团进行整体破产重整,对今年9月刚刚“脱帽”的上市公司来说,也有望一次性彻底甩掉历史包袱,迎来新股东接盘。公司将于今日复牌。

  中达股份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久远。2006年底,公司大股东申达集团发生财务危机,在当地政府等多方面的紧急协调下,最终决定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缓解危机。2008年,申达企业集团组建债务重组银团,其中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银团为软塑板块银团,贷款金额为20.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12.76亿元,期限5年;流动资金贷款7.6亿元,期限3年。

  遗憾的是,债务重组未能解决公司的财务危机。据公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江苏银团贷款余额为18.1亿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本金7.6亿元及相应利息已经逾期,固定资产贷款金额为10.5亿元,将于2013年4月27日到期。9月27日,江苏省政府主持召开银团协调会议,研究申达集团银团贷款风险化解工作。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要求全党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 体育足协杯巴里奥斯2球 恒大胜贵州夺冠 视频
  • 娱乐容祖儿不恨密友何韵诗出柜否认崩溃
  • 财经央视广告招标总额158亿元 创19年新高
  • 科技中移动青岛4G网实测:峰值速率110Mbps
  • 博客柴静:李安最大的冒险 吉林今冬首场雾凇
  • 读书古代官员“晒薪”:苏轼苦恼被欠俸三年
  • 教育中国农村小学每天消失63所10年减少一半
  • 育儿英国4成婆媳关系紧张因孙子引分歧
  • 温晓东:收入翻番能吃上肉吗
  • 黄鸣:向证监会实名举证检测骗补门
  • 艾诚: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成全民公敌?
  • 何帆:中东局外局
  • 李光斗:解密2013央视广告招标
  • 西向东:中国大豆行业被美国人忽悠了吗
  • 陶冬:美悬崖发酵 日宽松转招
  • 陈思进:现在该买房还是租房
  • 罗善强:股息红利税政策惠及少数人
  • 王小广:下半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及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