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酒致癌门风波渐平息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记者 王文嫣

  

  上周末,有报道称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检测出“古越龙山”等多个品牌的黄酒含有较高分量的可能致癌的氨基甲酸乙酯(以下简称“ EC ”),将不温不火的黄酒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随着古越龙山确认黄酒可放心饮用的澄清公告发布,市场逐渐恢复了对黄酒行业的信心。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认为,这场风波短期内对黄酒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则将利好行业发展。目前黄酒龙头企业都致力于向中高端、跨区域的方向发展,黄酒在整个酒类市场的份额也在稳步扩张中。

  6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公布了浙江生产的几款黄酒产品每千克含有0.2-0.26毫克的可能致癌物EC,被点名的黄酒品牌包括古越龙山、塔牌等。市场反应较大,生产企业古越龙山的股价当日急跌4.2%,后一个交易日也因该事件停牌。6月17日晚,古越龙山公告称,长期以来,公司的产品经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威检测机构历次抽查的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表示:“针对15日有媒体关于3款黄酒或致癌的报道,报道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C)广泛存在于酒类及其他发酵食品中,为自然发酵产生,并非人为添加。同时,媒体报道的古越龙山、塔牌3款酒中的EC含量远低于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水果白兰地酒的限量标准。”

  昨天是澄清公告后的第一天,有别于乳制品、肉类生产企业发生食品安全危机后“澄而不清”的尴尬,市场选择了相信黄酒生产企业的解释。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李靓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黄酒致癌门风波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信心,但从长期来看影响不会很大。该事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酒类行业规范标准不够健全。东兴证券食品饮料行业报告认为,该事件从长远看有利于推动行业完善相关检测标准,提高产品在运输、保存和饮用等方面的条件等。

  李靓告诉记者,相较于白酒、葡萄酒,黄酒行业的发展相对缓和稳定,行业龙头地位较为稳固。目前黄酒行业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排名前三的古越龙山、金枫酒业和会稽山三家企业去年销售收入占据了整个行业的26.9%。

  “随着健康养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将有助于黄酒从区域性的酒种逐渐向全国推广。”李靓表示,2011年黄酒销售产值同比增长了21.4%,说明了黄酒销售在不断扩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