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外经济研究所毕吉耀:八方面缓解经济增速下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4日 10:42  新浪财经微博
图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作主题报告 图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作主题报告

  新浪财经讯 长江证券6月14日在湖北恩施举办“长江证券2012年中期投资策略研讨会暨上市公司交流会”。会议就2012年下半年宏观形势、行业策略与资产配置等议题进行研讨。 新浪财经现场直播,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作主题报告,题为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毕所长认为,政府或从八方面着手缓解经济增速下滑。

  毕所长表示,尽管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从短期看,居民消费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投资自主性增强,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依然较高,内需增长潜力大,并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空间。

  毕所长强调,从中长期看,工业化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将对经济产生持续拉动作用;产业升级换代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在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只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更加注重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能够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势头。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报告全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调

  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1年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保持物价总水平

  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总体朝着宏观调

  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结构优化、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9.2%,虽然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7月份的6.5%回落到12月份的4.1%,全年上涨5.4%,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粮食实现八连增,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趋向缩小;

  城镇新增就业达1221万人,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4%和11.4%,基本建成保障房432万套,新开工1043万套,民生改善成为新亮点。

  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重视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

  总的看,今年一季度开局良好,虽然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但仍保持适度较快增长,价格涨幅继续有所回落,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一是经济增速缓中趋稳

  受外需疲弱和国内因素制约,一季度经济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1.6%、20.9%和14.8%。

  虽然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高于全年7.5%的预期目标,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仍处于合理区间。

  4月份以来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再度放缓,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从主要指标环比增速为正和PMI等景气指标持续扩张等情况看,经济增长态势未改。

  受外需疲弱和国内宏观调控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从2010年的10.4%放缓至2011年的9.2%,季度同比增速从2010年4季度的9.8%连续放缓至2012年1季度的 8.1% 。

  尽管4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超出预期,但PMI指数连续6个月处在50%的临界值以上,预示着未来工业生产有望逐步回升。

  外需疲弱导致出口增速下滑和外贸顺差缩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正转负,2011年和2012年1季度分别拉低经济增长0.5和0.8个百分点, 而2010年拉动1个百分点。

  受刺激政策退出和信贷收缩等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趋缓,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明显。

  由于就业形势良好和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较快增长,表明消费需求依然稳健,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投资增速回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来首次超过投资。

  二是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坚持实施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物价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尽管月度间有所波动,但去年8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逐步回落的趋势没有改变,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回落。

  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去年全年回落1.9个百分点,5月份同比上涨3.0%,环比下降0.3%;1-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涨幅比去年全年回落6.2

  个百分点,5月份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4%;1-5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1%,涨幅比去年全年回落9个百分点,5月份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0.3%。

  尽管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减轻需求拉动因素,但推动物价上涨的一些基本因素,特别是成本的推动和输入性通胀推动没有根本消除。

  居民消费价格去年和今年1-5月份仍分别上涨5.4% 和3.5%,涨幅总体呈逐步回落趋势。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也使得非食品价格涨势减缓,但成本推动和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由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回落,去年三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显著回落,挤压工业企业利润空间,实现利润有所下降。

  为抑制通胀,去年多数时间货币和信贷增速持续放缓,但随着宏观政策重点逐渐从控通胀转向稳增长,货币条件自去年底以来逐渐有所宽松。

  三是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在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共同作用下,房地产明显朝着调控方向发展,投机性投资性购房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新建住房价格同比增幅放缓、环比下跌。

  今年1-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22213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去年回落9.4个百分点,比1-4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509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去年和1-4月份分别回落16.6和0.3个百分点。

  房屋新开工面积72859万平米,同比下降4.3%,降幅比1-4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 53882万平米,同比下降 8.2%。

  商品房销售面积明显下降,待售面积增加。1-5月份销售28852万平米,同比下降12.4%;住宅销售 25558万平米,同比下降13.5%;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0122万平米,同比增长35.5%。

  在限购政策作用下,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总体下降。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多数呈缓慢下降态势,房价依然上涨的城市涨幅均未超过2%。

  目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土地购置面积、住宅新开工面积、房屋销售面积的同比下降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也在意料之中。

  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作用下,包括限购、限价等行政性措施,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销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增速下降,商品房价格涨幅趋缓。

  四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一季度,在净出口拉低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6.0%,带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而投资贡献率降为33.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10.5%,低于工业生产平均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1.8个百分点,而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增速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展明显加快。一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6.9%和14.5%、

  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受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扶贫标准提高和新农合新农保继续推进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60元,同比名义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7%。

  受增加工资各项措施,提高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营业税起征点等因素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同比名义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

  六是民生继续得到改善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3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43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371万人,同比增长3.4%

  1~5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2.7%,支出增长22.4%,其中对社保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大幅增加,分别增长13.1%、31.4%和35.8%。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大力推进。

  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外需疲软导致稳定出口增长难度较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动能减弱;

  二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一些基本因素,特别是成本的推动和输入性通胀推动没有根本消除,有些压力还比较大;

  三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效益下滑,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

  四是房地产调控处于关键阶段,价格远未回归合理水平,成交量下降和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对经济的影响还会显现。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乡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坚持稳中求进,加强预调微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仍处在预期目标区间,但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要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忧患

  意识,未雨绸缪,稳中求进,切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

  位置,根据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适度预调微调,牢牢把握宏观调控主动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献礼。

  一是努力稳定外需,保持外贸平稳运行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增速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出口企业面临外需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

  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支持企业培养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在巩固美欧日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努力稳定出口形势。

  完善进口政策,积极扩大进口,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IMF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去年的3.9%降至3.5%,明年有望恢复到4.1%;全球贸易量增速从去年的5.8%降至4.0%,明年预计增长5.6%。

  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增长1.4%,其中美、日、欧分别增长2.1%、-0.3%和2.0%。

  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7%,其中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分别增长4.0%、6.9%和3.0%。

  二是着力扩大消费,夯实扩内需的基础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也是今年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

  要下决心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率,巩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势头。

  落实好鼓励节能环保绿色消费政策,主动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稳定投资增速,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稳定投资规模,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直接作用。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加快政府投资进度,确保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按时完工,加快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力度,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切实落实保障房建设所需土地、资金和税费减免政策,在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前提下,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

  抓紧出台鼓励民间投资政策细则,切实放宽民间投资行业准入。

  四是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水平反弹

  当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较多,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水平反弹,必须从货币、生产、流通、市场等方面综合施策。

  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防止水涨船高。

  切实落实稳定粮食、蔬菜、肉、蛋、禽等农副产品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来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通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畅通物流和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降低中间成本和规范市场定价,让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得到好处。

  把握好水、电、油、气等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减缓价格改革对物价总水平的冲击。

  五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调结构、转方式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关键,也是当前稳定经济增长、提高质量效益的紧迫任务。

  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淘汰高排放、高污染等落后产能,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新兴产业,加大传统产业节能环保技改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结构性减税和营改增试点,出台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六是深入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之所在。我国城镇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着力推动解决有条件农民工进城落户以及子女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把城镇化推向深入。

  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实施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加大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七是坚持就业优先,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人口众多、就业总量压力大短期难以改变。要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

  保障改善民生是转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扩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要适应群众的新期盼,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基本民生问题,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大力推击保障房建设,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

  八是继续深化改革,消除科学发展障碍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围绕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攻坚克难力度,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最低工资标准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制度,实行企业工资定期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和股权转让收入上缴并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提高使用效率的约束激励机制。

  放宽垄断行业和服务业的准入限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放宽金融领域的准入限制,建立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引导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我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尽管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

  从短期看,居民消费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投资自主性增强,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依然较高,内需增长潜力大,并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空间。

  从中长期看,工业化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将对经济产生持续拉动作用;产业升级换代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在创造新的增长动力。

  只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更加注重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能够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势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