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2万移民再搬迁 巴东县资金缺口超5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0日 23:20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吴建华发自湖北巴东

  210

  2012-5-21

  4月17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三峡工程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地质灾害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新增的搬迁人数大约涉及10万人。

  《投资者报》记者5月10日至12日赴湖北省巴东县调查了解到,2009年2月启动的巴东县黄土坡滑坡体整体搬迁工程,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三峡库区最大的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涉及城区2万人口,规划搬迁补偿安置资金约11亿元。

  记者发现,黄土坡搬迁安置区设在与县城隔江相对的神农溪片区,属于新开发城区。目前安置房建设完成近半,但配套设施轮廓还不分明,已完成换房安置的居民大部分仍在县城驻地西壤坡居住。

  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下称“黄迁办”)5月11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坦承,由于搬迁资金缺口较大,原规划的三年期限、今年底完成全部搬迁任务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巴东移民再搬迁 涉及2万人

  湖北省巴东县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据该县2011年移民工作总结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巴东县累计完成搬迁安置46097人,其中:农村13017人、县城28343人、集镇4737人,完成移民投资26.3亿元。

  就在该县三峡移民初设任务基本完成之时,巴东如今又面临整个三峡库区内最大的滑坡体整体搬迁的压力,《投资者报》记者在巴东县了解到,黄土坡滑坡体整体搬迁涉及11个居民小组,72家单位,13家工矿企业,22家副业设施,总人口近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475户15713人,房屋总面积68.87万平方米。

  黄土坡社区隶属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是巴东县首次移民搬迁的新城地址,一度是巴东县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区域内总人口近两万人,约占整个巴东县城人口的1/3。

  《投资者报》记者5月10日走访时看到,黄土坡主街金堂路上商铺林立,虽然由于搬迁近一半的商铺空悬招牌、大门紧闭,也有不少仍在营业,巴东县原县政府、残联、交通局、劳动局等单位都坐落在这条街上,要不是因为地质上属于沿江滑坡区域,这儿原本可以继续它往日的繁华。

  现在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工作以及神农溪片区的安置项目建设是巴东县的头等大事。2009年2月,项目启动后,巴东县专门成立了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分任组长和指挥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移民局综合科,对外简称黄迁办。

  此前,该区域仍是县城居住人口最多、建筑面积最大的地区,据说最多达到4万人口。现在除了原县政府大楼改为荣盛制衣厂还在经营,其他单位基本上人去楼空,大街上不时能看到一些被拆毁的建筑物,部分建筑垃圾还未来得及清理。

  公开资料显示,巴东县最早是在1988年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规划,从现在的淹没区往上搬迁的,当时为什么选择具有滑坡地质风险的黄土坡作为县城中心?

  “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5月11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黄土坡的地质勘查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黄土坡确定为县城新址是在1982年,当时湖北省综合勘察院编制的巴东县城新址黄土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认为黄土坡新址整体是稳定的。

  1992年长江委综合勘察局,最早发现巴东新县城坐落于黄土坡滑坡体上,但各方对于黄土坡是否存在深层次滑坡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存有争议。《投资者报》记者在黄土坡金堂路68号巴东县工商银行办公楼原址正门墙面上发现,1995年10月竣工的字样清晰可见。

  直到2004年3月,湖北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并以省长办公会议纪要([2004]38号)的形式明确指出,要调整巴东城市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不安全区和安全较差区不允许修建任何新的建筑。

  “黄土坡从此未添一砖一瓦,并且开始了局部的搬迁工作。”“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然而,此前有多少政府单位和居民新建筑落成,因而面临今天速朽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

  资金缺口5个亿 目标难达成

  2008年12月22日,国家财政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向湖北省人民政府发了《关于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滑坡处理问题的函》(财企函【2008】34号),同意在黄土坡滑坡体上实施居民整体避险搬迁,明确搬迁资金共需5.5亿元,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照7:3的比例共同承担,即中央财政承担3.85亿元,地方财政承担1.65亿元。

  “这5.5个亿是国家三部委按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避让群众补偿标准适当提高,按人均3.5万元的标准估算投资,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但远远不够。”5月11日,在巴东县移民局综合科办公室,“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拿出厚厚的搬迁规划指给记者看,“2008年12月国家三部委确认实施整体避险搬迁后,2009年2月巴东县委托长江委制定了搬迁规划,长江委根据实物资产补偿和安置需要,采取倒推法,估算搬迁所需资金11亿元。”

  资金使用计划大致是:新区建设3.4亿元、滑坡体实物补偿及环境整治6.1亿元、其他安置区征地补偿及基础设施费0.3亿元、勘测设计规划管理等费用0.9亿元、基本预备费0.2亿元及有关税费0.1亿元。

  “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向记者强调,“巴东县黄土坡滑坡体搬迁情况特殊,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县城搬迁,需在新区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排水等设施,不可能简单地按人头补偿后达到整体避险搬迁的目的。于是巴东县参照三峡移民补偿方式,即按实物补偿搬迁制定了搬迁规划。同时,搬迁规划投资规模三部委是按人均确认的总投资规划的。”

  记者注意到,2011年9月在黄土坡新址完成迁建并投入使用的巴东一中项目就花去2.23亿元。

  “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派出的国家项目投资评审中心专家组将来巴东现场核查黄土坡滑坡体搬迁情况。核查组将逐项检查搬迁规划中各项目的必要性和执行情况,作为发改委是否追加投资的重要参考。“这次核查是我们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好机会。”

  他向记者坦承,“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缺口大,将近5个亿”,按照现有进度,巴东县2009年3月制定的整体搬迁总体工作方案,提出“三年期限、全部搬迁”的目标可能无法完成。

  巴东县公开信息显示,目前黄土坡整体搬迁完成安置约2300户,9000余人,约完成搬迁进度的一半。“滑坡体企业搬迁刚刚启动,部分任务估计推迟至2013年进行。同时,滑坡体旧房拆除涉及财产归属、安全等问题需妥善处理,大部分任务估计在2013年完成。”“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何利民是这2万人中的一个,今年三十出头的他,是1995年从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搬到黄土坡的,现在与妻子两人在黄土坡金堂路上开一家烤鸭店,租一个只有四五平米的小门脸。他告诉记者,搬迁开始以来生意就越来越不好。“原来这里是巴东县最热闹的地方,现在一些在西壤坡(现县政府驻地)有房子的人都搬走了,剩下的人不到原来一半,哪里有什么生意呢?”

  “其实我们也想早点搬,但神农溪那边连住房都没建好,更别说配套设施了,搬过去我们怎么生活?” 何利民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去年的房租是九千多,今年跟房东商量减了两千,还是不赚钱。”目前他还没被告知确切的搬迁时间。

  补偿标准远低于三峡移民

  记者在当地还了解到,此次三峡移民再搬迁的补偿与原来的三峡移民补偿截然不同。赵文星对记者表示,“按国家三部委文件,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范围,与三峡移民有本质区别。”

  这鲜明地体现在二者政策待遇的差别上。黄土坡搬迁基本上是一次性实物资产补偿安置,而三峡移民是按户籍人口制定的安置标准,当地居民若在黄土坡仅有户口而没有房屋等实物资产,将得不到任何补偿。

  “黄土坡搬迁补偿标准较低,无后续服务政策。”“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然而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大部分受访居民不能分辨黄土坡搬迁与三峡移民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大多本身也属于三峡移民,所以对此并不在意。

  最近关于三峡大坝蓄水导致库区两岸资质灾害增多的报道屡见报端,然而当地政府官员仍然把三峡工程和三峡移民的争论视为禁区。当地一位宣传部门官员对记者坦言,“国家对于三峡工程的争论也是近几年才放开的,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他希望记者把关注点放在黄土坡搬迁工作的成绩上。

  《投资者报》记者5月10日在黄土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门口的告示牌上发现:巴东县对黄土坡地质监测显示,临江1号滑坡体在三峡水库蓄水和退水期间有深部位移变形加剧现象,2号崩滑体地表局部变形较明显。

  “多年的检测结果表明:黄土坡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变形位移加剧与库水位涨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其实在三峡库区有很多个这样的“坡”。它们遍布在奉节、云阳、秭归、巴东,包括巫山县的白门坡滑坡和残联滑坡、奉节县的三马山滑坡和宝塔坪滑坡、万州区的和平广场滑坡、关塘口滑坡、草街子滑坡和清泉路滑坡、云阳县的故陵滑坡、开县的渠口滑坡、康家嘴滑坡。几乎每一个滑坡背后,都是新城市建设的曲折缩影。

  4月17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三峡工程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地质灾害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并表示新增的搬迁人数大约涉及10万人。

  以黄土坡搬迁投资的5.5亿计算,这10万人搬迁资金大约需要27.5亿元,若以11亿计算,搬迁资金需要55亿元。这个成本还不包括,居民投入的不在补偿范围内的损失,例如门面装修费用。

  陈胜利夫妇租的巴东县人大的门面开个玩具店,门口的空地上,安装了旋转木马等一些供孩子们玩的游戏项目。他们这个店,旁边就是庄严气派的县委县政府大楼,对面是巫峡广场,节假日生意还算不错。

  陈老板告诉记者,“我在巴东做生意十七八年了,搬了多次,黄土坡搬迁对于咱们租房做生意的人没有一点补偿,像我们租门面做生意,都是自己装修,一投就是好几万,一说搬迁全都打水漂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