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充当经济发展第一驱动力可持续性如何

  ⊙梁达

  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已取代投资充当了第一驱动力,这是多年来少有的现象,也是我们长期以来期盼的结果。从中长期看,影响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强盛,但削弱消费动力的因素仍需清除,这样才能使消费潜在动力得到稳定持续释放。

  未来较长时期支撑消费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为消费拓展空间。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之中,这些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比较大,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会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从发展趋势看,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仍有较多有利条件,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将为消费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证。支撑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仍将延续。

  第二、鼓励消费、增收减负等为消费扩张创建良好的政策氛围。

  2008年以来,国家推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对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鼓励消费增长的政策将会延续,经济增长方式将会实现重大转变,将为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氛围。

  随着建立和谐社会各项政策逐步到位,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将会有效提高城市居民购买力,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第三、城镇化将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持续内生动力。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吸收1000多万农民入城,进而带动约1500多亿元消费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步伐会不断加快,它将继续创造需求,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消费品市场扩张两方面大量消纳工业化产品。同时,将产生巨大的收入增长和消费转换效应。

  在分析未来消费内在动力依然强劲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阻碍消费扩张的因素仍有待消除。

  一是消费环境亟待改善。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层出不穷,居民不敢放心消费,消费信心受到一定影响,消费能力自然会缩水。二是较高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高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的挤压效应仍在持续。三是居民财富缩水直接削弱后期消费能力,不利于消费潜力的有效释放。

  要实现“稳增长、稳物价”的双重目标,必须保持消费的增长态势不变。考虑到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影响,预计今年扩大消费政策的基调将是保持原有扩大消费政策的连续性。既要保持消费支持对象的连续性,对即将到期的扩大消费政策,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接续和替代政策,避免对消费增长动力釜底抽薪;又要保持便利消费政策的连续性,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要保持原有扩大消费政策的连续性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持扩大消费机制建设的连续性,二是保持扩大消费政策动力的连续性。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以及提升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和长久消费信心,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综合政策措施,充分挖掘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消费新热点,着力营造安全诚信的城乡消费环境,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作者系高级统计师,本报特约撰稿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