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化预期调降压力 市场构筑盈利底

  ⊙阿琪 ○编辑 杨晓坤

  

  现阶段A股欲振乏力。原因在于,目前市场正处于“数据压力期”,继一季度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之后,一季报压力与盈利预期调降压力仍抑制着市场。因此,行情还缺乏趋势性动力。

  在4月份“数据月”正好过半的时候,已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且预告盈利向好(扭亏、预增、略增)的公司数占比为45%,预告向好公司数占比为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较2011年一季度预告向好数占比少了26%。到目前为止,创业板已有99%的公司发布了一季度盈利预告,因此已具有代表性。根据创业板公司已预告的一季度盈利情况来看,一季度盈利增速区间在-9%至9%之间,即创业板公司一季度的盈利状况大致是零增长。创业板公司大多属于新兴产业,且大多刚募集了经营发展资本,其经营状况尚且如此,可看出传统产业类公司一季度的经营状况可能更不乐观。

  自年初以来,市场一致性盈利预期一直处于下调过程中,近期更处于显性下调状态。2012年上市公司一致性盈利增速已经从年初的20%下调到了目前的16%左右,但我们认为16%的盈利增速预期仍明显偏乐观,在一季报陆续公布且不达预期的市势下,月末阶段的行情仍存在盈利预期进一步调降的压力。因此,A股整体还处于消化盈利预期调降压力、大格局构筑“盈利底”的阶段。

  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近期市场对政策微调和预调的预期明显增强。但我们认为,政策明显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简单,目前经济走弱的缘由是内部与外部有效需求不足,是一种系统性疲软,这个时候如果大幅度放松政策,放松的货币必然不会进入已经产能过剩的实体经济,反而会增大房价与通胀的压力。因此,政策面不会饮鸩止渴。

  目前行情最大的支持因素在于,虽然经济基本面与政策面改善的空间不大,导致行情的上行动力不足,但另一方面也是“下行有底”。一是,尽管未来较长时间经济复苏的动力不会强劲,但在一季度探底,二季度筑底的经济背景下,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也不大,行情因此没有了继续悲观的空间。二是,政策面松动虽然达不到刺激的程度,但毕竟没有了再紧缩的后顾之忧。因此,A股行情虽然上行乏力,但下无空间已成市场共识,是苦于市场流动性不够充裕,且大环境受到基本面约束,行情整体还缺乏规模性与纵深度,还只能处于“小打小闹”阶段。但从构筑“盈利底”的行情大结构来看,这种“小打小闹”也可理解为行情底部阶段的一种骚动。

  如今的A股由于缺乏趋势性,投资者在投研行为与实际操作时发现,行情的续涨与续跌能力弱了,以往那种上涨时摧古拉朽、下跌时水银泻地,强势时个股排队交替上行、弱势时轮流跳水的行情特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区域性波动与结构性分化。因此,投资者传统地追逐强势,或者进行超跌反弹交易的成功概率降低了,盈利难度增大了。其中的原因,除了经济结构转型的复杂背景使得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能见度减弱,进而缩短交易周期以外,还和期现套利、融资融券、“大小非”市值管理、程序化交易、量化交易模型等市场专业化交易创新层出不穷有密切关系,这些专业化交易手段共有的品种对冲、周期对冲、涨跌幅度对冲的特性弱化了行情续涨与续跌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投研逻辑与一般的交易方法已经很难战胜市场。

  股市中任何交易都可归属为投机或投资两种不同风格的交易行为。因此,在传统投研逻辑、一般交易方法很难战胜市场之后,市场投机与投资两种不同的交易行为正在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在T+1交易规则下进行有选择性的隔日买卖,在行情续涨能力弱化之后尽可能缩短价格投机的交易周期,这种“秒杀型”、“超速战”的短线交易方法使得市场价格投机行为正在走向极致,价格投机行为的技能要求也因此大幅度提高了;另一种交易行为是,在对上市公司充分了解与深刻理解的前提下,淡化阶段时间内行情续涨能力变弱后的区域性波动,把持股周期大幅度延长,以真正的投资理念获取上市公司成长性价值,这意味着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也正在向极端发展。

  市场制胜的交易策略向极端发展,在说明市场赢利难度越来越大之余,也提示A股市场对投机与投资技能的专业性要求已越来越高。不过,行情越复杂,应对方法越简单就越有效,例如,正因为一季度经济与企业景气度十分低迷,主营业务能同比增长的一季报白马股就显得更加可贵,整体跑赢今年行情是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