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新是唯一出路

  ⊙记者 黄蕾 ○编辑 宋薇萍

  

  23年的保险生涯,转战信诺保险、花旗集团和大都会人寿,贝克俊对于如何取得成功有着自己的定义。他说,因为经验无法照搬,所以必须不停地创新,才有可能取得新的成功。

  贝克俊出生于中国台湾,1984年在美国完成硕士学位后,进入美国一家以经营医院和医疗事业为主的大型机构。由于与医疗保险联系甚密,为他日后进入保险行业打下了基础。

  1989年,贝克俊返回中国台湾,进入美国信诺保险在台湾新开的公司,并先后担任财务总监和业务总监。1995年,深谙乡土文化的他,出任台湾信诺CEO,大刀阔斧地推行自己的营销创新计划,将注意力从传统的、竞争已趋白热化的代理人销售渠道转移出来,大力发展当时还属冷门的直销、电话行销和银行保险。

  1998年底,已经在电话行销和银行保险方面颇有建树的贝克俊加盟花旗集团,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当时的花旗集团正在推行百货金融的概念,而保险是其中重要一环。花旗银行既有的130万客户成为贝克俊眼中的富矿,针对这些客户,他建立起了完善的保险销售和服务体系。此后,他出任花旗集团亚太区保险事业部副总裁。

  2002年,贝克俊的事业重心开始转向中国大陆。初到上海时,保险市场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遍地是保费”的市场了。寿险公司在10多年的时间里急剧增加,传统的寿险代理人营销体制,在创造了前10年的辉煌后开始滑落,伴随着人们对保险业诚信度的质疑和代理人增员困难,营销成本居高不下。

  深谙保险市场发展轨迹的贝克俊深知,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贝克俊不走寻常路。

  他放弃了彼时备受推崇的“人海战术”,改走精英代理人路线,并辅之电话行销和银行渠道的“三足鼎立”架构,并不时更新换代保险产品,借鉴外资股东经验,陆续推出投连险及变额年金产品,抢占了与外资银行渠道合作的先机。

  对未来保险需求及投保导向转变的超前洞察,让他和大都会人寿收获颇丰:2011年其保费收入位列在华合资/外资寿险公司中“榜眼”之位,电话销售业绩位列在华合资/外资寿险公司中第一位;在趸缴型银保产品颇受诟病的今天,大都会也凭借其大力发展的期缴和保障型产品,受到市场和监管部门的褒许。

  整个采访中,贝克俊都避谈市场份额。在他眼里,这是个很“虚”的标准。“衡量一家保险公司做得好与不好,不是光看它的市场份额,而是要看它为老百姓提供了多少保险保障。”他认为,保险的最大功能就在于保证财务安全和规避风险,这是客户对保险的最大需求。

  在贝克俊的眼里,传播一种价值、形成一套制度、造就一批人才,比抢占市场份额更为重要。只有稳健的保险公司才能走过百年,成为一家“百年老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