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东神光:政策底已现 市场底尚未确认

  ⊙山东神光金融研究所所长 刘海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速下行和政策放松的预期相互角力,先是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占优,沪指一路调整到2132点,而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流动性放松占优,A股出现反弹。目前,无论是存准率还是公开市场,还是财政税收政策,无论是股市的制度建设,还是汇金等国家队资金二级市场增持行为,均兑现了利好,因此我们判断2132点一带政策底已成。但是由于经济增速下行趋势很明显,企业业绩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A股的市场底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还没有最终形成。

  经济基本面形势不容乐观

  一季度GDP增速8.1%低于预期,显示经济减速迹象明显,而CPI则高位反复,经济存在滞胀的风险,这加大了未来政策调控的两难性;工业增加值微升,主要是股份制企业升,而国有及集体企业减速明显,这种趋势有可能延续到2季度;投资增速20.9%接近偏冷区域,为近10年新低,房地产投资增19%已低于历史均值,和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类似,有加速下降趋势。发电量同比增7.2%,回到近10年均值以下,说明制造业需求不足;消费增长14.8%,说明居民消费行为收敛,这不利于经济增长。我们注意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需求,也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管理层对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重视程度在提升。

  3月份银行放贷力度明显加大,数据超出预期,这是导致大盘反弹的原因之一。当然,M1、M2回升速度还是比较慢,特别是M1增速低于预期,剪刀差开口很大,显示实体经济流动性依旧匮乏。需要注意的是,1季度2.45万亿的新增信贷放下去,实体经济似乎还是很缺钱,经济运转遇到的问题应该不小。

  从微观层面看,在已经披露2012年1季度业绩或预告的公司中,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业绩下降幅度达到15-20%,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企业利润减速也非常明显,企业业绩方面的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

  反复震荡 市场底还需观察

  政策面的预调微调一直在有序进行着。今年以来,无论是存准率还是公开市场,还是财政税收政策,无论是股市的制度建设,还是汇金等国家队资金二级市场增持行为,均兑现了利好,因此我们判断2132点一带政策底已成。与此同时,我们判断,由于通胀压力已经大大减缓,2季度政策目标可能转向稳增长,存款准备金率有望在4月中下旬再次下调,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复苏,6月份前后存准率还会有一次调整。这些政策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巩固政策底成果,市场也会随政策变化反复筑底。至于“市场底”真正形成,有可能是在“政策底”反复波动之后、“经济底”出现前才能确认,也就是说,未来大盘无论是W底还是多重底,还是创新低去探底,在时间上至少要延续到经济底出现前后。而对于经济底,最乐观的预期是经济在2季度末见底。

  我们认为,如果把未来政策利好考虑在内,行情最多是反复震荡趋势,暂时还难以形成趋势性上涨机会。中期看,未来市场底需要2季度经济乃至企业基本面转好来确认,时间上可能要到6月底前后;从空间上看,前次大盘只反弹到2478点就回落,这样的反弹幅度并不能巩固2132点作为市场底,假如后期沪指反弹能超过2500点,并在时间上消耗掉了国内和国外两种潜在负面因素的影响,就算是后期行情冲高后再回落,2132点一带的支撑也是稳固的。现在看,还需要再观察,并不能得出市场已真正见底的观点。

  需要指出的是,4月份以来的反弹是建立在各种利好吹风的基础上的,一旦存准率难以在4月份下调,市场已经形成的利好“饥渴症”可能出现反向变化,即市场的预期就很容易从乐观转向悲观,这是需要堤防的。

  市场提供的仍是阶段性机会

  年初以来,市场情绪容易出现乐观和悲观两面性,反映出战略性机会并没有到来。在大的时机还没有到来时,市场提供的只是一些阶段性机会。当前大盘震荡回稳,题材股表现活跃,市场落脚点从温州金融实验区改革,到深圳金融创新,甚至联想到海西概念、滨海概念等等,似乎中国的金融实验和改革马上就要推广全国似的。我们认为,政策面一系列动作是分步走的,第一步在个别地方试点搞活金融,第二步利用金融搞活地方经济,成功后推广到全国。有些地方直接从第二步开始,依靠金融搞活经济,可以看得出地方经济“钱”路很紧张了。总而言之,在搞活金融和搞活经济的过程中,率先改善的是人的预期,而非企业盈利。

  题材股变花样的炒作,对于投资者心态及情绪扰动是明显的,但我们坚信题材股疯狂并不是趋势性行情开始,而只是盲目吹泡泡行为。目前市场吹起来的泡泡仅仅是预期而已,这些预期在现实面前是要经过多次摔打的。从经验值看,绝大多数个股怎么上去,还要怎么摔下来,策略上需要谨慎。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