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再次进入方向选择敏感期

  ⊙张德良 ○编辑 杨晓坤

  短期来看,更让市场关注的是成交量快速萎缩,这是调整进入需要选择新方向的重要信号。笔者认为,中短期内市场仍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寻找突破。

  从市场内部运行寻找调整原因的话,我们会发现,始于2月27日2478点的调整,其节奏与地产股的调整节奏是一致的,当然,调整初期市场并不为之所动。经过一轮区域震荡之后,3月14日下午的突破变盘向下,直接打乱了市场节奏,也直接干扰了市场信心。随后的震荡下行,只是对这一混乱格局的不断整理而已。股市与任何事情的发展历程相似,从有序到无序,再从无序到有序。本来,2500点附近的压力显而易见,调整是迟早的事。当地产、银行、家电、汽车等先后出现集体上攻而未果之时,再依靠其他强周期品种(钢铁、汽车、有色)的补涨,来维护市场强势上攻是没有意义的。不过,接着而来的调整还是很让人揪心的。下跌时投资者总喜欢在宏观上找理由,此时,人们都去寻找下跌的外在原因,也会发现宏观数据并不乐观,像上周公布的汇丰PMI初值低于49,大家又开始担心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会更坏,经济触底似乎离我们还很远,外围情形除美国好一些以外,其他国家也不理想。

  不过,股市波动不是任何时候都与宏观数据有关的,它更注重未来预期,特别是当价量关系发生重要变化时,我们就更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市场。经过20天的持续调整后,最大的变化是成交量大幅萎缩。以沪市为例,去年10月2300点附近和12月2200点附近的两次底部周期,单日成交量均进入350-550亿。这种规律短期估计还不会发生根本变化,毕竟当前宏观经济趋势变化并没有根本性转变,事实上可能更趋于积极,流通性整体有可能提升,特别是经济持续不景气时,相对宽松的政策反而有强化的可能。周一沪市成交量为540亿,已进入前两次触底周期低量区域上限,地产、银行等主导型群体经过一轮有效调整,目前估值水平也再度进入历史低位区域。从心理层面上看,市场也在预期自去年10月以来的指数运行,会构筑一个大型复合头肩底。虽然从基本面上还找不到支持这一反转形态的理由,但在基本面没有明显更为恶化的情形下,市场一定会尝试朝着这一积极方向转变。从时间周期上看,本月底至下周初将是一个敏感时间周期。

  内部结构上,中长期让市场较为困惑的就是中小板、创业板的相对高估值与主板的相对低估值之间的矛盾。在近期股市市场化改革更加强调市场化的背景下,这种估值结构更让市场多了一份担心,担心市场化改革会让这些处于“估值高原”的中小市值股出现估值重心的大幅下移。从大的趋势上看,情况确实不乐观。像中小板市场,2006年设立初期估值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同,使其在2008年跟随市场整体而出现严重超跌,当时,有大量中小板品种的估值水平开始明显低于相当多的大盘蓝筹股(蓝筹股当时受机构青睐),也就是这个时候,一轮纠偏行情悄悄展开,持续两年多的上涨,中小板中出现了超过50家累计涨幅超10倍的大牛股。期间,创业板的设立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估值矛盾。从调整程度上看,中小板指数的调整至目前仅进行了一年,经过13个月的调整,目前也在酝酿反弹,但如果与美国或者我国香港市场相比,小市值股的估值溢价明显过高。从长期趋势看,调整程度与趋势仍在加强。换言之,反弹之后的路还很艰难,再调整1-2年都是很正常的。与中小市值股的相对高估值不同,沪深300为代表的估值蓝筹股则处于估值洼地,制约估值提升的因素主要是对经济增长预期的谨慎以及资金面紧张所致。而这些因素的变化,正好都需要时间来消化。

  概括而言,市场要从2300点附近再度转强并建立趋势,需要的是足够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地产产业链群体的相对强势,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口,否则,市场将选择新一轮寻底过程。可喜的是,现阶段,地产、家电、汽车、银行等低估值主流板块仍然得到估值的支持。此时,如果市场能够在物流、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新兴行业上找到突破口,那么未来趋势演变就会偏向乐观。

  (执业证书 S1450611020014)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