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报业绩大幅下滑 五大理由雷翻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0日 16:24  重庆商报微博

  进入三月,上市公司对于2011年业绩的披露逐步进入高峰期。在年报大面积预喜的背景下,业绩下降的上市公司就显得格外的“尴尬”。为了推脱自身的责任,部分“成绩不好”的上市公司给出的理由不仅是五花八门,而且充满了想象。本期,记者就从上市公司的2011年报、快报和预告中,找出了五大最为雷人的理由,并请到了光大证券大坪营业部的投资顾问周明对这些理由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一一点评。希望可以帮助投资者在这些“雷人”理由的背后,找到公司业绩下降的真正原因。

  雷人理由1:会计算错了

  上市公司代表:青海明胶

  一连三次修改业绩,青海明胶去年的年报不仅一波三折,而且让投资者完全摸不着头脑。去年三季报,公司预计2011年净利润将达到2800万元,同比暴增4952.33%。今年1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将净利润调低至1600万元~1800万元。2月7日,公司再度发布的修正公告则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预测全年将出现1500万~1600万元的亏损。最后,青海明胶在年报中给出的净利润则为-1522.41万元。对于业绩风云突变原因,青海明胶解释为“会计算错了”。公告表示,“因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理解偏差,在确认出售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差错”。

  点评:公司业绩下滑较大,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宜着重关注公司新收购的资产带来的影响,公司表示,胶原蛋白肠衣行业盈利能力强,行业潜力巨大,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和设备壁垒,但需关注对公司未来1~2季度的业绩贡献,若不能顺利产生效益的话,建议还是多观望。

  雷人理由2:投资收益降低

  上市公司代表:福建南纸

  通过炒股和理财增加收入,这在上市公司中已成为了最为普遍的副业。与此同时,将业绩不好归罪于投资收益下滑,这样的雷人理由,也不断地在报年和业绩预告中亮相。在福建南纸、宁夏建材、三花股份普洛股份等多家出现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中,“2011年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都成为了年报业绩下降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些“不务正业”而且还振振有词的上市公司,网友们只能无奈地表示:“马无夜草不肥,上市公司也不能例外。”

  点评:以上公司业绩都出现下滑,理由为投资收益降低,尤其是福建南纸出现的亏损幅度较大,对于这类公司,我们认为主营业务才是主要的方向。一个公司的核心优势是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从以上公司来看,未来的主营将受到经济增速下滑的冲击,因此建议投资者谨慎参与。

  雷人理由3:工资涨价

  上市公司代表:成霖股份、*ST钛白

  *ST钛白公司2011年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公司钛白粉产品产销量比上年增加,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7%,钛白粉产品毛利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销量增加,利润增加,*ST钛白为何业绩还要下降?对此,公司表示,“为了稳定职工队伍,适当提高职工工资”,从而造成了管理费用比上年增加了86.36%。2月18日公布业绩快报的成霖股份,表示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为亏损1.08亿元,而“最低工资上调”成为公司给出的首要原因。

  点评:对于这两家亏损上市公司而言,建议重点关注公司未来的改革方向,由于工资的涨价不是大问题,从这两家公司我们看到随着它们的重组以及突破的方向,再加上股价目前整体上不算高,后市仍可期待改革后的机会。

  雷人理由4:干旱致水电涨价

  上市公司代表:罗平锌电

  在为业绩下降找理由方面,罗平锌电总是能出奇招。去年中报,公司对于亏损原因为“由于产量的增加,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最终导致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8237.37万元”。在年报中,罗平锌电又将业绩下降归罪给了天气。

  点评:从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公司的营业成本在不断的提高,再加上近年来公司的产品毛利率一直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随着营业成本的大幅提高使得公司近几年业绩实在难看,但随着水电价仍有上涨预期,因此公司在短期难以扭转业绩,需注意被ST的风险。

  雷人理由5:政府断奶

  上市公司代表:

  嘉应制药桂林旅游汉森制药

  在上市公司就业绩下降找到的众多借口中,政府补贴减少成为了最为常见的理由之一。在去年的年报中,政府补贴未到位,或者政府补贴减少这样的理由,则成为了亮相频率最高的业绩下降理由。嘉应制药公布的2011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约19.3%。该公司解释报告期内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增加导致营业成本增加与人员工资福利等支出增加导致管理费用增加,同时政府补助减少导致营业外收入下降66.36%也为主因之一。不只是嘉应制药,桂林旅游、汉森制药等个股也均因为政府“断奶”而出现亏损。

  点评:在因为断奶出现业绩下降的公司中,出现了不少医药企业的身影,这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行业未来也会出现更多的整合,因此投资者宜注意那些对业绩冲击较大的医药股。尽量选择一些成长型的医药上市公司为宜。记者 程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