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产品未来走势要看天气和政策“脸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2日 02:20  证券日报

  ■本报实习生 王 宁

  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天气呈现低湿、干旱相对应格局,东南部分省份冻雨现象严重,而西南地区干旱严峻,随着天气因素进一步的影响,农产品价格逐步攀升,不过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农作物区域性选择不同、国内政策稳定市场供需平衡,预期以小麦、水稻及白糖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影响较有限。

  截止3月1日收盘,白糖、小麦及早籼稻期价维持区间运行势头,白糖期货主力1209合约收6644元/吨,跌25元;强麦期货主力1209合约收2628元/吨,涨2元;早籼稻期货主力1209合约收2688元/吨,跌14元;另外,工业品橡胶期货主力1205合约收29035元/吨,跌225元。

  两区域气候迥异

  据中央气象台近期预报称,我国农产品春耕播种时间从2月持续至5月,而活动范围从华南逐步向江南、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延伸。今年此时,南方恰逢低温阴雨天气,湘赣浙闽粤桂贵川八省(自治区)平均降水量96.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为近14年来最大值;降水日数为近62年来最多;1月以来,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1月至2月,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2℃,其中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偏低2℃至4℃,并出现冻雨,长江以南大部地区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

  与之相应的是,云南、四川等地旱象露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至8成,给春耕春播农事活动带来了挑战,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云南正在遭遇第三年严重干旱。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云南中北部、四川西南部不足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持续少雨,加上同期气温偏高,导致土壤失墒快,云南中部和北部、四川南部墒情较差,土壤相对湿度一般为40%至60%,干旱呈发展态势。

  国际期货农产品研究员于江表示,目前华南南部早稻进入播种育秧阶段,秧苗最怕遇到低温寡照天气。20℃至25℃是最适宜秧苗生长的温度,温度高于12℃时,育秧的秧苗才能进行移栽,温度若是持续偏低,缺少光照,苗情则会偏弱。

  极端天气挑战农产品期价

  随着极端天气因素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走势跌宕,期价一度急涨急跌。于江表示,由于国家积极部署农业种植,而且离春耕尚有一段时间,因此干旱对农作物影响不大,云南是甘蔗主产区之一,由于广西糖会对预期产量已经做出相关应对工作,且目前处于白糖消费淡季、需求拉动有限及主要产区影响不大等因素,预计白糖期价上涨有限。而对于早籼稻、强麦等品种,虽然干旱亦造成不利影响,但因云南、四川不是强麦和早籼稻的主产区,因此对整体产量和价格影响有限。

  中证期货北京营业部分析人士表示,构成近期干旱因素主要有三点:第一,冬春季节是云南季节性干旱期。云南具有明显季风气候特征,每年冬春季正处于干季,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气象干旱;第二,大气环流出现异常。气象专家介绍,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影响是大范围降水产生主要环流形式,由于云南位于青藏高原向东延伸部位的低纬高原地区,因此只有位置比较偏南的冷空气才会对云南造成影响。第三,三年来降水量持续偏少。从全省看来,3年里全省降水总共偏少了接近半年的降水量。目前,云南8个主产区中除西双版纳、文山外,己经有临沧、德宏、保山、玉溪、红河、普洱6个主产区再次遭受干旱灾害,其中玉溪、红河已经连续4年干旱,值得注意作为云南第二大主产区的德宏首次发生干旱。在白糖收储之后,“政策市”转变为“天气市”,干旱可能促使糖价展开新一轮上涨行情,不过鉴于国家调控糖价延续“维稳”思路,预计糖价上涨空间有限。

  银河期货研究员梁勇表示,云南干旱形势还在不断加剧,云南粮食作物面积不大,粮食是净调入状态,虽然当地受灾粮食作物面积近300万亩,但云南占全国比例小,干旱对全国粮食产量影响有限;不过云南干旱对花卉及中草药材的影响较为明显,据了解,云南中药材产量不断下滑,全省200多种中药材价格出现连续上涨,中药材供应紧张的局面还将持续。该机构研究员靳庆辉补充表示,供需形势将成为未来糖市行情演变的主导因素;云南作为第二大甘蔗主产区,由于干旱引发的本榨季食糖产量减少、含糖分不高、下榨季种植面积下滑(干旱引发新植蔗种不下去)将长期影响糖市供需形势,由于甘蔗属于三年一种,实际上干旱已经影响到未来两年甘蔗产量;干旱引发减产无疑对郑糖起到强烈支撑作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