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洪银兴:预调微调旨在寻找政策均衡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8日 07:42  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提出,预调、微调经济政策要“见事早,动作快”,从第一季度就要开始。外界解读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国内经济放缓担忧加剧的一个新信号。

   但我们看到,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和资本流动呈现种种复杂和不确定的态势,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会否采取调整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等放松货币的政策手段,可能也很难确定。

   那么,所谓预调微调,究竟调什么,怎么调?

   《华夏时报》记者2月15日特别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洪银兴最近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南海座谈会,他也曾于2006年参加过温家宝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稿意见征集会。

  寻找政策均衡点

   《华夏时报》:您怎样看所谓预调微调?

   洪银兴: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出现调整,其中一个内容是对一部分企业实行减税,在上海、广州、浙江等地实行增值税的减税试点。通胀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要调节有两个办法,一是减少货币,二是增加供给。现在企业负担太重,我们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使用,货币政策进行总量控制,财政政策进行结构调整。

   宏观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均衡,我们的宏观政策应该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找到均衡,选择一个合适的均衡点。目前的宏观政策需要适当调整,应该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适当放松的财政政策配合。最近宏调政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部分企业实行结构性减税,尤其是对实体经济领域的中小民营企业。

  仍须优先保增长

   《华夏时报》:作为宏调措施的一个重要参考项,2月份宏观经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特征,CPI和PMI会否双双反弹,已有很多推断,因此,对于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主题,您怎么看?

   洪银兴:今年全球经济在波动中微弱复苏。中国经济进入后危机阶段,复苏显现,但复苏迹象不稳,外部需求萎缩冲击我国实体经济,加之房地产行业由于调控进入低迷状态,汽车限产,高铁项目由于温州事件收缩,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推动力。导致通胀的一些因素,尤其是输入型通胀、成本型通胀等仍在,因此,2012年保增长和反通胀依然是主题。

   但保增长优于反通胀,现阶段没必要对CPI反应过度,可在保障低收入者的前提下允许适度通胀。既不能为了保障经济增长而放任通胀,也不能为了抑制通胀而完全牺牲经济增长。

   我认为,之所以要重提保增长,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衰减。

   首先,高储蓄难以为继;其次,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同时全球经济在波动中复苏的势头微弱,是否见底很难说。而欧美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它出了问题必然拖累我国。因此,我国仍处于经济后危机阶段,复苏状态并不稳定。而过去靠房地产、汽车市场,以及以高铁为代表的投资项目来拉动经济的持续力,也在逐步减弱甚至进入拐点。

   必须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率是和失业率紧密相关,加之外需市场严重不足,虽然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但保增长仍然要优于反通胀,且必须优先保增长。

  仍须减少货币发行

   《华夏时报》:您认为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现行的宏调政策?

   洪银兴:反通胀,就是要消化流通中过多的货币,减少货币发行。

   从货币方面来紧缩需求、紧缩银根有两大措施,一是提高准备金率,二是提高利息率。这两种手段有不同的功能。提高准备金率,基本上属于计划性的,国家规定存款有多少是交给中央银行;而提高利息率是一种市场性的,主要影响市场行为。利率提高,消费者就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但是企业还贷压力更大。

   因此,经济学家一般是建议慎用提高利率手段,而是用提高准备金率手段。但是,我国准备金率连着提高几次,单纯靠这个控制不了物价,只好再提高利息率。于是,企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是信贷规模控制以后贷不到钱,二是利率提高以后企业还不起钱。

   这与国际市场是非常相反的宏观态势。在西方国家,失业率偏高,因此要实施刺激需求的政策。而我国则因出现通胀压力,实施紧缩需求。

   从经济学上说,通胀和失业率是一个成反比的关系,通胀高,失业率低;把通胀降下来,失业率会升高。通胀一来,人人有份;失业率高,是部分人受害。所以控制通货膨胀的谈判力比较强,而降低失业率的谈判力就不如前者。但是两者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宏观政策不能只偏向一个指标。

   宏观政策有三个指标,必须既关注利息问题,又关注货币问题和就业问题。任何一个经济政策都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问题是怎么把握好,把负效应降到最低。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失业率提高、生产力下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的基本观点是,要在保障低收入者的前提下适度通货膨胀。就业是民生之本,低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是比较高的,应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不是把物价降到很低的水平。

  市场依然有机会

   《华夏时报》:所谓“稳中求进、重点支持实体经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法,是否另有深意?

   洪银兴:“稳中求进、重点支持实体经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是政策主调的重点及新提法。

   所谓“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在目前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的富裕最根本的还是靠实体经济,中国人不能靠虚拟经济富裕起来,现在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困难最大。中央明确支持实体经济,这一点对实体经济是非常大的政策利好,也是长期起作用的。

   所谓“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西方用的是中产阶级的概念,我们用的是中等收入者的概念。政策对中等收入者的支持是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企业家都是在中等收入者以上的范围,财富效应对中等收入者影响最明显。但当前中等收入者的几个收入来源都成问题:如房地产价格在下跌,股价在下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此,这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2012年经济局势多变的情况下,市场依然有机会,企业家们要发扬创新精神。熊彼得和杜拉克都说过,企业家应该创新、敢冒风险、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企业家不但不厌恶风险,而且敢冒风险,勇于开拓。因此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企业家的革新,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找风险,而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活动,是刻苦的追求。

  紧与松都不会长久

   《华夏时报》:“预调微调”平衡政策要走多久?

   洪银兴:宏观调控政策不能长期化。凯恩斯有句名言,我只管现在,不管未来。宏观政策不管是紧还是松都不应持续很长的时间。如果紧缩政策持续很长时间还没有达到目标,那就说明政策实施有问题,而不是力度不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