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茅台不该承受公款消费腐败之骂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9日 03:27  证券日报

  中国资本证券网 关心

   近日,因茅台被评入“胡润奢侈品榜”,上海人大代表建议“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等事件,使得茅台这一优秀民族品牌再次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业内人士表示,我们应当冷静、客观、全面地去看待此类事件。茅台被评定为“奢侈品”,是一些机构自我炒作所导致的,而“公款消费禁喝茅台酒”,不从制度入手,而拿茅台“开刀”,治标难治本。

   记者心存疑问,茅台到底惹了谁?为何茅台会被扣上“腐败酒”这顶大帽?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茅台酒是腐败酒”这一说法流行的原因,其根源在于民众、媒体对社会贪污腐败和一些高官大肆挥霍纳税人钱等腐败个别案件的不满,所偏信的言论。

   而上海人大代表的建议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茅台酒市场零售价过高。

   茅台内部人士一再向媒体表示,自2011年年初,调整过一次出厂价格后,茅台至今再也没有提高过产品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贵州茅台(行情,资讯)零售价飞涨至2000元以上,贵州茅台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但其出厂价仅有619元,这形成了“利润别人赚、压力自己扛”的局面。而超出茅台经销商范围的分销商、零售商太多了。仅靠茅台一己之力,无法监管到全国各省市的渠道环节。茅台虽然有责任管,但是茅台没有职权去管,并且茅台价格过高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解决的。虽然茅台近几年也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财力去解决此问题,但需要更多的时间。

   但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如何杜绝权力真空上。从媒体的宣传报道来讲,重点直指这种肆意高价采购和高端消费。目前市场上的超高价位酒也不仅仅是茅台酒,而且市面上的众多国外洋酒价格比茅台又要高出许多。如此多的洋酒品牌大举入侵中国,腐败分子也在享用,为什么哪些貌似正义的人士却哑口无言。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

   茅台作为酿酒企业,生产酒和卖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把酒卖给谁,不是因为买酒者是否腐败而选择,根本在于市场需求。只要有市场需求,酒厂就应该供酒来满足市场消费。政府采购同样也是市场需求的一种形态。

   对任何企业而言,只要遵守市场逻辑和交易原则,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行为”,是一个企业的“商业道德”。

   茅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趋优消费”需求,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然而,正是这种满足高消费需求的“企业行为”,却被与“腐败消费”、“高消费”等联系起来,殊不知这是一种对市场竞争逻辑的错误理解。

   当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后,追求一种优质的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并非有错。社会大众对“腐败现象”所折射出来的一些自然联系,包括名酒、名表、名车、黄金首饰以及豪宅等等,始终的“偏见”视觉,给这些优质消费品套上一个“腐败消费品”的帽子,这些优质消费品本身不是“原罪”。

   茅台,以酒的角色,已愈来愈多地与政府、军队、企业以及一些重大活动事件联系起来,这是由“茅台”始终伴随发展而有的“外交酒”、“友谊酒”、“文化酒”的角色定位而有的独特消费价值,这种消费价值愈来愈被社会公众所认识和接受。

   而现今将腐败的原因,都归咎于茅台酒,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将茅台与腐败问题联系起来,是把结果当成了原因;如果菜刀伤到了人,罪在菜刀还是在行凶的人哪?有谁见过法院判菜刀行凶罪名的吗?难道世界没有了茅台,中国就没有了腐败吗?

   将社会的腐败问题转化为企业问题,企业又如何能够承担得起?不管是茅台还是五粮液(行情,资讯)等其他高端白酒品牌,他们的价格均是市场供需决定的,与腐败不腐败没有任何关联性。

   社会学家指出,“公款消费禁用茅台酒”此等建议有待商榷,但杜绝公款腐败必须从制度设计和执行诸多方面综合发力,在大的层面和源头上解决公款消费问题,不断掉公款消费的后路,光限制公款消费茅台酒,其作用显然十分有限,否则仍然会“按下葫芦起来瓢”。而茅台这一优秀民族品牌背负起“腐败酒”、“关系酒”等罪名,实属冤枉。

  (关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