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启动市场化改革,于上世纪90年代废除了价格双轨制,进程不断加快,而在利率市场化问题上纠结了十余年。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后,央行网站最新发表了行长周小川于2010年底的讲话稿《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并配以编者按,再度让这一多年来被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再度成为市场焦点,利率市场化改革似乎箭在弦上。
纠结良久呼声高涨
周小川在文中指出,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客户有选择权,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也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特征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需要有一个顺畅、有效的传导机制,并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从此番表述来看,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不在于要还是不要,而在于何时推出。
然而,多位银行业人士坦言,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较大阻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一旦放开就会造成存款利率大幅上升,如此高的成本获得的存款,会促使银行在贷款利率上去动脑筋,最终将压力传至企业。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微博)称,目前国内银行的净息差构成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竞争会日益激烈,导致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下降,触动了银行的核心利益。“在利率市场化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势下,银行业的高利润仍将持续,”恒丰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刘永东向记者坦言,“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利润是一个大的冲击,它的推出并非一朝一夕。”
虽然来自银行业内的声音比较保守,但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近期呼声高涨。央行发布的文章显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本月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强调,当前存在的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危机与民间借贷等问题,实际上都与利率没有市场化有很大关系。
推进过程需总体协调
无论是从监管部门、银行业界还是政策制度层面,利率市场化可谓一个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周小川提出,在此轮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以建立一个适应宏观审慎管理需要的稳健性标准,同时还要区别系统重要性机构和非系统重要性机构,考虑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
首先,监管部门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需要考虑的因素甚多。探讨10年之久的“存款保险制度”日前加速破题,为推动利率市场化奏响了前奏。央行在2012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备工作。安邦咨询研究员介绍,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者保护机制,也是金融机构放开市场准入以及放开利率管制的基础之一,为防风险的监管加码,为利率市场化铺路。
其次,对于银行自身而言,利率市场化推进之后,利差不再有保证,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转型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对此需要做足准备。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日前撰文《利率市场化:老问题、新挑战》中,表示商业银行当前高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如果不充分认识银行经营转型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与难点,不进行金融改革的总体协调推进,不加快商业银行的转型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有可能会出问题、走弯路。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点在于,利率市场化同人民币国际化的互相推进。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就指出,利率市场化并不是简单靠放开存贷利率就能解决的问题,它同汇率以及资本市场的改革紧密结合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发展市场化定价为基础的多元化产品,如果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体制,国内金融产品便无法准确定价,可能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过程中导致套利机会增加和资本交易波动,对政策决定产生不利影响。
认清形势后积极转型
事实上,虽然没有官方统一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但在市场力量推动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在悄然进行。
据普益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末,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15万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理财产品是银行通过创新的形式来规避一些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表现。另一个鲜活的例子:2011年年底,温州市为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的资金债务危机问题就尝试了利率市场化,各类贷款利率在法定贷款利率4倍内可自由浮动,由借贷双方自行议定。
诚然,利率市场化是目前银行面对的最大的外部变化,不少银行已经开始主动尝试,积极应对。深发展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在出席“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期间表示,面对利率市场化,深发展正在考虑引进单位成本概念,更精确了解自身处在风险成本曲线的位置,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改善内控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直言:“一个市场制度国家长期按照行政命令配置金融资源,将会严重滞后未来向消费转型的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最基础的改革目标,利率市场化不在承上启下的‘十二五’初期进行,更待何时?”
|
|
|